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沙坪中学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沙坪中学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一、总则(一)制定目的为了有效防范、处置因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各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泰安市和我市及教育局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位,把气象灾害的预防放在突出环节,密切监视灾害性天气,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在主管部门单位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一)领导小组设立防御气象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防汛防台及灾害性天气险情处置工作,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其他班子成员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处室年级负责人组成;防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市各处室年级负责人组成;建立抢险队伍。(二)主要职责1、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制订完善防灾预案;组织开展防灾检查,督促处理影响防灾安全—1—的有关问题;贯彻执行上级防灾指挥命令;遇重大灾情时统一下达停课、师生转移等命令;指导抢险自救和灾后处置工作;组织开展灾情调查统计,并向上级部门报告;指导并开展灾后救助;决定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各项决策和措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2、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业工作小组)职责(1)协调组:会同局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政策和措施,并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为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和协调落实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决策和措施,检查督促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协调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及处理有关重大问题,协调和参与防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专业工作小组涉及防灾的相关工作;承办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和重要活动,做好相关会议材料和会议纪要的整理;全面掌握了解、报告及发布事态发展的各类相关信息;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2)巡查组:负责防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总结;指导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疾病流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3)抢险组:组织维持事故现场秩序、稳定事故现场事态;组织现场伤患人员的救助工作,随时掌握伤患人员治疗情况等;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4)后勤组:指导和监督学校危破旧校舍的维修管理;指导和监督各类灾害隐患点的观测和处置;指导开展灾情统计上报和灾后救助工作,负责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5)调查组: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经过;查清事故责任及责任人,提出对责任人员处理办法等;依法研究提出事故善后解决办法;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3、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2—处理日常防灾的指导、协调、联系等工作。负责防灾期间会议召集,文件、传真的拟订和转发;通知、督促、检查各校防灾工作;做好值班工作,包括预警和信息记录,与防汛、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做好防灾信息通报、宣传总结等工作。4、学校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日常工作职责①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准备必要工具和材料,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通告。②加强对学校师生防灾知识的宣传,通过短信、出校刊、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把防灾基本知识宣传到每位师生,在灾害性天气特别提醒师生往返途中注意安全,提高广大师生防范灾害的意识和能力。③加强检查和做好防范工作,经常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疏通。对基建和修建工地、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室外天线、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广告牌、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出现的险情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查封学校危房,防止安全事故发生。④加强学校的图书、电教、仪器设备的防护工作,对图书馆、电脑房、实验室、食堂、锅炉房进行严格管理,特别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水防潮工作。(2)应急救援职责在上级防灾指挥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规范、有序、快速、有效地组织开展本校的防灾和抢险救灾工作。《沙坪中学防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三、灾害分级和预警机制及应急响应(一)灾害分级—3—气象灾害是指: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灾害性天气。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灾害(1级)、重大灾害(2级)、较大灾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