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腊梅必修二教学设计PAGE-13-荷塘月色朱自清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概括教学内容:《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在这篇散文里,作者通过描绘了一幅月下荷塘的美丽图景,抒发了自己“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相互交织的复杂心情。2.教学内容特点:文章最大的亮点是景物描写充分地显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细致而独特的感受力,写景精美、情味深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运用朴素而典雅的语言,勾勒点染出一幅朦胧诗意、隽秀清雅的荷塘月色图,堪称美文。3.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章节的联系:《荷塘月色》一文选自于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的《朱自清全集》(上),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作品中的代表作。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的第一篇课文,与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陆蠡先生的《囚绿记》两篇文章构成《语文》必修二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三篇文章都是写景状物散文,都具有写景精美,情味浓厚的共同特点,同时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又有所不同,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志趣直率,有的则含蓄蕴藉,可谓各具风格。《荷塘月色》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在学习其景物描写、情感抒发、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对学习《故都的秋》和《囚绿记》两篇散文有启示作用。同时“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本册书的第一篇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富有审美气息的文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下面各单元的学习开一个好头。(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通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生已经能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其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语文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的这一特点,打好这一基础,为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同时高中生思考更加敏锐,且开始侧重于理性思考,对美的体验更深入一步,他们能注意把握美的内在质量,所以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指导,将学生带领到文学的最高殿堂——审美。2.分析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等名家名篇,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并不陌生,同时对散文形散神聚、感情真挚、语言优美、结构自由等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和《春》两篇散文,对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资料,以及他散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描写细腻等特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对以往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回顾、强化和提升。根据《荷塘月色》的文本特点,带领学生体会月下荷塘的意境,通过欣赏景物描写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着重体会朱自清先生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漫诗意的语言风格。同时应考虑到东北学生少见月下荷塘这样的景象这一生活局限,所以阅读本文,应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进而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3.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如何通过欣赏景物的描写来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愁”相互交织的复杂心情。(三)教学环境分析由于东北学生很少能亲眼观赏到月下荷塘这样的唯美景象,基于这种生活居住地的局限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这一教学资源,制作PPT,音画结合,图文并茂,力求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在回顾朱自清先生的生平资料等方面,PPT演示文稿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袅娜、蓊蓊郁郁、霎时、梵婀玲、峭楞楞、媛女、酣眠、敛、裾、鷁、櫂这十一个字词的读音、字形及含义。尤其强调乘凉、背着手、煤屑、幽僻、踱着、弥望、斑驳这七个常用却易错词汇的字音。2.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景物描写的特点。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挑选。(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本文写作背景,如何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自主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分组讨论,探究这句话的意义和在文中的作用。2.通过诵读法训练学生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通过结合语境,体会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3.通过欣赏景物的描写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如何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欣赏月下荷塘的美丽图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2.体会作者喜忧参半的复杂心绪,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鉴赏4—6自然段,分析总结作者描绘月下荷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