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精编.docx
上传人:文阁****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5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精编.docx

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精选12篇)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篇1《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4、查阅XX年湖北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5、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速读课文,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概括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3、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2、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学习登山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展示登山图片,激趣导入。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呈现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2、激趣引读: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二、整体阅读感知1注音峰巅(diān)砭骨(biān)崔巍(cuīwēi)滞留(zhì)窒息(zhì)匍匐(púfú)缭绕(liáo)履践(lǚ)养精蓄锐(xù)尖锥(zhui)迸发(bèng)2释义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4、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寒冷、缺氧、虚弱、黑夜)(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国勇于拼搏献身的精神,舍己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三、复述课文,探究解读。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对感人的描写语段师起头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的阶段。(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则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3文中哪些部分详写,那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4、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明确: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5、比较阅读,揣摩人物:《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示:原因分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教师提示: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揣测,合符情理即可。)(3)、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王连满留给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写成的77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言之成理即可。)(4)、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教师提示: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