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脑血管疾病危险(wēixiǎn)因素及预防一CVD的危险(wēixiǎn)因素1不可(bùkě)改变的危险因素1.2年龄CV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3CVD患者(huànzhě)年龄在65岁以上。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CVD发病率增加1倍。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脆性增加,弹性减低易形成动脉硬化。近年来青年人(45岁以下)CVD的发病呈上升趋势,约占CVD的5%~10%。可能与生活(shēnghuó)模式的转变、饮食结构的改变、脑血管畸形、房颤等有关。1.3家族倾向有相当比例CVD患者家族中有多人患病,是否属于遗传,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但发现家族倾向的问题(wèntí),与该家族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高呈正相关。父母死于CVD的发病率较正常对照组高4倍。1.4社会经济地位、已有的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季节(jìjié)气候变化等虽然这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现状,但是可以提醒人们加以注意和防范。2可改变(gǎibiàn)的危险因素2.1高血压在CVD的众多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是独立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只要(zhǐyào)做好高血压的防治,CVD即可降低。血压水平起码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与CVD的发病风险正相关,并呈线形关系。研究(yánjiū)表明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CVD相对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在我国80%的CVD患者与高血压有关,其中86%的脑出血和71%的脑梗死都有高血压病史。血压升高是表面现象,最危险因素主要(zhǔyào)的是损害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一旦出现靶器官的损害,如心脏病等,说明高血压病到了最终点。几乎(jīhū)所有的研究证实,高血压易导致CVD。日本一项研究发现,脑出血死亡率在高血压病人组比血压正常组高17倍,脑梗死死亡率约高出4倍,特别是无症状或没有控制好的高血压。2.2心脏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损害、心律失常、房颤及心力衰竭是引起CVD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是缺血性CVD的危险。风湿性心脏病如房颤、瓣膜病变(bìngbiàn)、冠心病及心脏黏液瘤等,发生CVD的危险较正常人高2倍。冠心病发生脑梗死的机会比无冠心病者高5倍。美国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血压(xuèyā)水平,有心脏病者发生CVD的危险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房颤是CVD的又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房颤者CVD的危险性增加5倍。有效治疗心房纤颤可以预防CVD的发生。2.3糖尿病是缺血性CVD的独立危险因素(yīnsù)。有研究发现3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CVD的危险比无糖尿病者高12倍。糖尿病患者CVD的发生率比无糖尿病人群高2~3倍;42%的CVD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有研究报道,糖尿病可使CVD进展的危险增加19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治愈率和显效率仅15%,病死率为20%;无糖尿病脑梗死治愈率和显效率为80%,病死率只3%。糖尿病引起(yǐnqǐ)微小血管、大中血管的硬化,是产生缺血性CVD的病理基础。2.4大量饮酒饮酒与出血性CVD呈正相关(xiāngguān),出血性CVD比非饮酒者增加2~3倍,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非饮酒者的4倍,也是缺血性CVD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欧美一些国家,脑出血发生率约占所有CVD的10%~15%。而我国部分地区居民脑出血的发病率却高达40%左右,这与我国居民饮白酒多有关。大量饮酒引起CVD的机制:①诱发心律失常;②诱发高血压;③增强血小板凝聚作用;④激活凝血系统;⑤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刺激脑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脑血流量减少(jiǎnshǎo)。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进而导致动脉硬化。2.5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wùzhì)可刺激自主神经,使小血管痉挛、血氧含量减少、损伤动脉壁、影响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统,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使血小板聚集等。经常吸烟是公认的缺血性CVD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量而增加。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CVD的发病危险。2.6TIA与CVD相似,出现言语不清、肢体运动无力、视力障碍、意识(yìshí)不清等。持续时间短,大部分症状持续时间小于15min,一般不超过1h,不用治疗自然就会消失,所以人们容易忽视。TIA后短时间内发生CVD的危险性较高,应积极予以治疗,阻断其发展。TIA后1个月内、一年内、5年内发展为脑梗死者分别为4%~8%、12%~13%、24%~29%。因此(yīncǐ)TIA是严重的、需紧急治疗的“卒中预警信号”!2.7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dòngmài)粥样硬化,增加CVD的机会。脂代谢紊乱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L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