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财科所考研必读关于考研,每届考生都会有无穷的问题,比如选择学校、专业,比如考研教材、专业课复习,比如招生是否公正,导师如何选,比如以后的就业等等,而这些中哪怕一小点点信息也许就会对正在考研过程中的你产生很大影响,毕竟这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曾经有人因为不知道财科所录取政策,看到自己初试方向排名第10,而简章上计划招7个(实际每年招12-14个)就放弃了复试,多么可惜。在此我简要梳理下:关于择校【你是否适合考财科所】:考研是一件艰苦的事,需要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所以选择好学校,自合不兜淖ㄒ岛苤匾?人生难得几回搏,要拼搏一次就要像一次。当然,选择财科所最主要的可能基于:1、公费;2、就业好;3、导师强,实习课题等锻炼机会多;4、住宿条件好等等。但是,大家也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至于财科所考研难度,大致和中财差不多,其中专业课类似高考作文,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不过135+高分也挺难。试想:如果专业课115分、政治75(一般问题不大),则数学+英语能拿180+比较合适,大家可以考虑下自己的实力,考研其实重点还是在数学英语,毕竟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快速突击的,要知道:每年140万的考研人中,只有一半左右的英语能过国家线,只有25%左右的能过60分的,而实际上全国考研平均录取率有33.3%的,也就是说英语过60比考个一般学校的研究生在比例上还低的。至于数学,要想考高分,要想上财科所,数学绝对是拉分项了。关于财科所专业方向:财科所各方向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别,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就行了,理由如下:先区分专业、方向:财政或会计是专业,专业下面的财政理论等是方向。1、复试线、录取实际上都是按专业总分排名来的。比如:财务会计计划10人,会计理论4人,如果实际上会计总分前34名中,财务会计12人,会计理论2人,那么所里会把会计理论的2个名额调到财务会计【你报什么还是什么,只是调计划名额】,从而达到按会计总分排名,从优录取。【进复试是这样,录取也是这样。这个其实很简单,想想为什么能够统一划线就知道了,如果不是按专业,各个方向都一个线,怎么能好几年都巧合了是一条线?还有,去看看录取情况就知道了,财务与会计每年都超过计划了,也就是一开始我说的那个例子】2、上课有必修选修,由于每个专业只有30多个人,所以课程基本一样。3、导师是专业内任选。导师是入学后双向选择的,一个导师只带1-2个学生,至于哪个导师好与不好,关键还在导师个人,有的导师把学生看的很重,会给你足够大的平台去锻炼,也会给你很多机会,甚至都能关心到你的个人生活,而有的导师可能就做不到这些,哪怕他有再多的资源,他也可能没考虑到你】4、就业招聘单位只会问你是什么专业,没人问方向。实际上,对专业的理解,也绝对不能紧紧停留在字面的想当然的理解,很多人就认为,财政是政府理财,只能去政府机构,就业面很窄,其实不然,财政去做财务或者投融资其实很对口,也很普遍,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政府理财还是公司理财其实都是相通的。而且在中国,不懂得政府政策意图(财税、会计政策等)是很难为公司理好财的。如果非要说差别的话,那么:1、复试笔试各方向试题不同,有共答题和方向必答题。2、财政各方向都竞争很激烈。会计以往存在会计理论招不满计划数的情况,这时原则上会计理论进复试的那几个不太可能被刷,复试相对容易。(注意:并不代表今年也是,这存在一个博弈)关于财科所考研专业课教材:关于教材和参考资料,我在这里统一说一下:1、考研在于精读,资料也要经典,不需太多,太多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2、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针对财科所考研的风格,市面上资料针对性都不强,答案更缺乏深入分析。3、由于市面上经济类考研的参考书的确不多,而且通常试题也没有答案,其实这是正常的,有答案的参考书往往是大段大段的抄袭教材,这就存在问题了:不能让读者有思考问题思维上的本质飞跃,更谈不上跨章节跨学科的联系思考了。而这一点,往往是考研区别于其他应试考试的本质,否则就是背背就可以了,就不是用来检测是否有研究问题的潜力了,要知道这是在选择研究生。须不知一个不好的答案反而容易让你形成思维定势,而一个已经定势思维的人,往往缺乏就研究创新了。4、关于教材,教材之所以为教材是因为知识体系固定,基本知识都是一样的,尤其是财科所这种考的很基础,因而那一年都无所谓了。招生简章上初试经济学综合指定参考书目:1.西方经济学参考用书:《西方经济学(上、下)》国家教委文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政治经济学参考用书:《政治经济学》国家教委推荐教材(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部分)。吴树青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3.其他参考资料:中共中央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经济类报刊杂志有关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文章。说明:1、西方经济学只要是高鸿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