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誓言系民生 山村旧貌换新颜.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践行誓言系民生 山村旧貌换新颜.doc

践行誓言系民生山村旧貌换新颜.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践行誓言系民生山村旧貌换新颜--记李秉举扶持和带领群众致富事迹1995年,年仅30岁的李秉举当选为茶亭乡龙前村党支部书记后,面对一簇簇悬浮着的群山,群众致富的期待,他庄严地宣誓“定将龙前换新颜”。16年来,李秉举用实际行动和辉煌业绩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在山间,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楼房镶嵌在群山交汇处,一条条自来水管延伸到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一户户困难群众摆脱了困境……县“劳动模范”、“雍宗满”式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村支部书记”、“五好党支部书记”、“绵阳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一个个金字奖牌就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诠释。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尽职尽责解决一些问题一是帮贫致富。李秉举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和支部全体党员将关爱困难群众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10社石帮荣的妻子是智障人,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三口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5·12特大地震又使他们房屋全毁,一家人居无定所。“天灾无情人有情,绝不让一名困难群众因灾饿死、冻死”。李秉举主动与石帮荣结成帮扶对子,担保贷款,买材料、找工人……短短2个月就为他们修建砖瓦住房3间。在搬进新居时,石帮荣拉着李秉举的手泪流满面,“李书记,没有你的帮助,房子硬是修不起”。石帮荣化感动为行动,在村上集资修路时,既积极出工,又全部交齐集资款。在灾后重建中,李秉举从重庆引来200多人的施工队伍,把住在高山上的120多户农户搬迁至5处居民点新建房屋,并为群众担保贷款7万多元。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和诉求,他建立并执行村干部值班制度,使党支部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二是带领群众种植中药材致富。龙前村是歧伯故里,种植中药材桔梗的历史悠久,但群众在发展经济中普遍存在小而全的现象,药材种植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高。为引导农民将桔梗种植做大做强,提高种植效益,2006年,李秉举组织党员、种植大户代表等60多人到江油、三台等地参观学习,使群众进一步开阔眼界。回来后,自己带头扩大种植规模,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桔梗2000多亩。为畅通销售渠道,他多次到绵阳中药材公司、绵阳太极药业集团和成都中药材公司推介并签订销售协议。现在,各大药材公司和各商贩主动开车到村里收购桔梗,还形成了各公司抢购的局面,桔梗成了山区里的香饽饽,3000亩的种植目标正在逐步实现,龙前村将真正成为盐亭的“药王谷”。5社的梁继明、刘国喜等四户人家住在半山腰,平时上山下山只能走一条羊肠小道。四户人既缺劳力又缺钱,根本无法自行修通道路,严重制约着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李秉举便组织全村党员群众50多人,顶着烈日,挖山凿岩,苦干3天,终于为他们修通了1公里多长的机耕道。梁继明感激地说:“现在路修好了,我们种植的药材卖起来更方便了,我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三是廉洁勤政抓好基础建设,为群众致富创造条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李秉举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不贪不占,廉洁勤政,创新工作机制,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通过对上争取资金、项目等,村内修建了5公路村道水泥路,全村443户农户中240户安装了自来水。在工程的建设中,为确保工程质量,打消群众“干部无利不起早”的猜疑,李秉举便组织成立村筹建小组,由群众选举3-5名代表组成,负责集资款收集、工程款结算、支付和质量监督等,村“两委”及时将工程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做到帐务公开、透明,让群众明明白白。在村“两委”和村民齐心协力下,5公里村道水泥路、自来水站建设和天然气安装顺利完工。在集资修路过程中,针对部分群众目光短浅,不愿集资的情况,李秉举带头捐款2000元,并号召村“两委”干部将7万元缺口资金进行垫付。路修起后,效益凸显,特别是灾后重建中,确保了材料的及时运输,大家觉得修路修得值,主动交齐欠款。四是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产业。富了口袋,还需富脑袋。李秉举深刻地意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让老百姓的腰包胀起来,还必须加强历史文化传承,进一步淳朴民风。他邀请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研究所进行盐亭龙谭湖民俗文化旅游景区规划,成立民俗文化管委会,着力打造集文化鉴赏、旅游观光、农家休闲多功能一体的“龙谭民俗传统文化旅游区”,利用每年7月26日龙潭湖赶庙会的机会,举行以桃子龙、水龙和蚕龙表演为主的文艺汇演,寓教于乐,对群众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桃子龙、水龙已被确定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蚕龙被确定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秉举还倡议成立村“红白喜丧”委员会,每逢重阳节、春节、老年人生日和婚丧嫁娶等,都要亲自对活动进行安排,并给予资金慰问。通过宣传教育,全村民风民俗进一步淳朴,形成了“温良恭俭让”的良好氛围。在灾后重建中,8社16户群众因山体滑坡迁到11社居民点集中修建,只支付了青苗损失费而不需给付地基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