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2、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3、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二、教材解析:本单元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单元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三、教学重点:理解数的意义。四、注意事项:1、在数数时注意让学生采用多种数法。如顺数、倒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2、引导学生以用直观材料五、信息窗1的解读:对于我们人类来讲,需要探究南极的东西实在太多,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探究南极的哪些方面?既然是小客人来到了南极,就要以小客人的视角来审阅南极。另外,本单元只有短短的两个信息窗,教材不可能对南极的方方面面都作先容,只能选取典型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教材以冰雪、冰山为背景,选取南极大陆特有的动物——企鹅、海豹与海鸥作为探究材料,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应留意的几个题目:一是第1、3、4、5四个题均应设计挂图。假如没有挂图,就难以操纵。二是指导练习,不光要说,还要活动,还要动笔往做,教师应先示范,学生再往模仿。第1题:出示挂图,可不要文字要求。估一估要求学生要能马上说出估出的数是多少。估计的结果对不对呢?就要来数一数。先让学生在课本上数,然后汇报数目,随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数,教师可随学生回答的过程,在图上画一画,分成一定的区域,以便不漏数,不重复数。第2题:此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按数的顺序、数的规律数数的能力”。先采取师生共同活动方式,可按照课本的例子进行,如:①老师写出一个数35,请你从这个数开始往后数。②往前数。③5个5个地往后数。④往前数等。可结合计数器拨数进行。要求学生按照这个样子,任意说一个数来数。第3题:目的是从物(情境)抽象到数。可结合实物来进行。或当学生读图理解困难时,用物来帮助。让学生弄懂图的意义后,教师先填空,学生模仿填。第4题:目的是数的组成练习。形式:可用连线方式来解答。留意的是:可结合计数器进行练习。第5题: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只“估”不“数”,由于太多,数不过来。教学时可先“估一估”:估一估有多少只?能数得清吗?有这么多帆船,它们在干什么?(练习、游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随后教师作先容。听了老师的先容你有什么想法?(这就是题目要求进行的“说一说”)第6题:教学时,可让一个同学协助进行:老师抓一把,小朋友数一数记在心里作为小秘密,请大家估计有多少个。接下来同桌互做游戏。此类游戏要求学生课下与同学、与家长做几次,作为一个实践性作业布置。假如有时间的话,补充练习可以计数器为工具,进行数数的练习,为建立数的表象来操纵、熟练。六、信息窗2的解读1、2、3、4、5、7、均应制成挂图,以方便教学。第1题:目的:由数的表象抽象到数的练习,为建立数的表象服务。计数器作为现实情境到数的中介,是一个桥梁的作用。第2题:目的:数的顺序、数的规律。题中写出的这些数是为寻找规律、填数服务的,也既利用这些数往发现规律、填数,然后填写所缺的数。接下来再横看、竖看、斜看时,整体寻找规律。教学时挂出插图,看能发现什么?通过说出不明白的同学能明白,利用下面的填写。然后试填,教师巡视、指导。接下业寻找规律:能发现什么?然后往读,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即读个位是6的数,十位是6的数。第3题:目的:同第1题一样,通过由数的模型到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第4题:是数的大小比较的另一种形式练习。涂上颜色,即把大数再描一描,不是把大数的方格涂上颜色。教师可作一个样子,让学生模仿。第5题、第6题:整十数加减法。建议围绕此内容安排一节课(或半节课)。创设一个利用整十数加减计算的情境,从情境中抽象算式,猜想得数,利用小棒、计数器作解释。然后做第5、6题。第5题的左右2个题应作对比,让学生明白:左边合起来,右边是往掉。解答后应使学生明白:2个十加3个十即是5个十,是50;7个十往掉4个十是3个十,是30。可领学生读几遍。右边的题的虚线框要动态出现为好。第7题:目的:培养数感,即把握数的大小的能力。教学时可先让一位同学拍球,如拍40下停下来,然后口述:课前张老师与李老师比赛,张老师比这位同学多得分,李老师不大会拍球,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