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解释意义及出台背景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安全监察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安全法治建设的需要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制定本标准的背景2002年12月27日山西晋中市11.10事故经调查确认:事故发生时间:11月10日13时15分事故发生地点:东北巷正前工作面死亡人数:37人直接经济损失:203.675万元事故性质:责任事故矿井性质:集体煤矿,违法生产一、概况建井时间:1995年个人投资建设生产能力:6万吨/年实际产量:1-10月份1.5万吨职工人数:130人13二、矿井由来95年3月,李银虎与灵石凯达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李银虎个人全权承包,投资建矿;95年5月开工建设,99年7月竣工;2000年5月20日灵石县煤炭局组织竣工验收;22日灵石县煤炭局任命李银虎为两渡镇太西煤矿矿长。三、持证情况原有《采矿许可证》,一直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该矿矿长李银虎持有《矿长资格证》。事故前,通过镇、县、市三级验收,已报山西省政府有关部门统一审核,尚未核发新证。四、开采条件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0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54m3/min,为低瓦斯矿井,煤层爆炸指数为20.5%,具有爆炸危险性。自燃发火期为6个月。该矿于1999年、2000年发生过瓦斯燃烧事故,按高瓦斯矿井管理。五、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并列、抽出式。矿井总进风量1250m3/min,总回风量1312m3/min。井下安装12台局扇,其中9台使用,一台局扇多头供风。六、安全管理机制灵石县设有煤炭工业局,并在英武设有煤炭所,在两渡镇设有煤管站。该矿配备常务副矿长全面负责全矿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并配备生产技术副矿长、安全生产副矿长,每个班有一个总带班长负责当班井下安全生产工作,每班配1名瓦检员,1名安全员。七、执法情况2002年4月17日,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晋中煤矿安全监察站到该矿执法,发现该矿存在10个方面的问题,当场下达现场处理决定书,责令该矿停止井下一切活动,等待省政府核发“四证”后方可恢复生产。●11月10日13时,井下进行交接班,当时井下共有54人。13时15分发生爆炸。●15时18分汾西矿业集团救护队两个小队赶到现场下井抢救。●20时30分,晋中市矿山救护大队两个小队赶到现场进行抢险。●11月14日14时30分找到最后1名遇难人员。这起事故是责任事故:该矿拒不执行上级有关部竣工门的停产整顿指令,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违法生产;两渡镇、灵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太西煤矿违法生产制止不力;两渡镇、灵石县有关部门在该矿竣工验收和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顿验收中把关不严。一、直接原因太西煤矿井下东大巷和东北巷一台局扇多头供风,局扇随意停开造成瓦斯积聚;工人在作业中镐头撞击煤层中的黄铁矿结核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煤尘参与爆炸。现场示意图二、间接原因(一)该矿非法开采,违法生产,拒不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停产整顿指令。(二)该矿采掘布置不合理,“一通三防”管理混乱。(三)两渡镇、灵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该矿长期非法越层开采、违法生产制止不力,在该矿基建转产验收和煤矿专项整治验收中把关不严。二、陈家山矿瓦斯爆炸事故2004年11月28日07时10分井下四泵房安检员韩朝云汇报听到爆炸声、巷道烟雾大,随之安子沟抽放泵站电话汇报,安子沟风井防爆门被摧毁,有黑烟冒出。四采区发生爆炸事故,波及四采区下山至回风井所有区域,涉及415回采工作面系统、416掘进工作面系统、417掘进工作面、采区下山系统、安子沟回风系统等,死亡166人,受伤45人。2004年12月2日3:25、6:15、7:45、10:53又发生4次爆炸,没有再造成人员伤亡。2事故发生经过415面爆源点5.教训及建议5.教训及建议4.高瓦斯矿井放顶煤集约化生产的高可靠性安全保障技术不配套,不能满足高效集约化生产的要求。建议政府和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新技术,建议高瓦斯突出矿井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开拓布局和产能,切忌无条件追求高产高效和集约化开采。5.玻璃钢抽放管抗冲击能力不能抵抗爆炸波的冲击,致使爆炸时抽放管炸碎,管内大量高浓度瓦斯涌出,加剧了爆炸威力。建议尽可能不采用玻璃钢抽放管。6、采用预裂爆破措施有利于顶煤和顶板及时垮落,但作为煤、气、油共生的高瓦斯矿井应特别注意防治预裂爆破、特别是采空区附近预裂爆破诱发瓦斯与煤尘爆炸。建议进一步完善爆破设计并健全安全施工的监督体制。7、采煤工作面中部布置联络巷不利于通风系统稳定和瓦斯管理,建议予以禁止。8、矿井应实现安全监控与生产调度的联合开发,实现联网。9、建议研究开发矿井应急救援系统的可视化、数字化平台。10、建议企业加强提高矿井抽放瓦斯浓度的技术研究。11、建议企业加强高瓦斯易自燃厚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