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果园的技术途径-3.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建设生态果园的技术途径-3.doc

建设生态果园的技术途径-3.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设生态果园的技术途径-35、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常规果园生产过多依赖化肥、农药、农机动力等的外来投入,果牧比例失调,有机肥投入少,大多数果园的土壤“营养不良”,“土壤库”中的农业生态资本存量严重亏损。为促进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果、牧、草复合经营模式,利用草类与畜禽排泄物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为果园的“土壤库”培植富足的农业生态资本存量。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生物固氮、富集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多孔性、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抑制杂草滋生的作用,因此,提倡通过行间套种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方式培肥果园地力。而果树行间套种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又是优质高蛋白饲草,可以用来饲养牲畜,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则在为人类提供高级经济产品的同时,不断向果园土壤返还经无害化处理的大宗优质粪肥,促进果树肥料有机化,使果园“土壤库”中的生态资本存量越积越多。6、综合应用各类农业技术果树生产系统是个综合性的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生态果园需要农、林、牧、副、渔各业兼顾,需要抓住果、牧、草、加工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各类技术,促使生物学、农学、经济学、工学之间的相互渗透。生态果园构建需要生物种群配置技术、太阳能利用率提高技术、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立体农业技术、果牧结合的多层次循环利用技术、果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配方与精准施肥技术、坡地果园径流聚集技术、沼气发酵和利用技术、果品采收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果品深加工技术、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等多种技术,而且只有将这些技术构建起综合技术体系并付诸实施,才能确保果园经济系统稳态、有序、高效、持续地运行。7、发展仿生栽培,保护生物多样性仿生栽培是模仿生物自然规律和法则栽培植物的方法,与果园生产有关的规律和法则蕴藏在果园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中。这可以通过模拟果园生物个体内在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果园生物与外界环境形成的生态关系进行栽培,如根据果树发育阶段多、周期长特点进行集约栽培,模拟野生果林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密植和综合经营,模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合理增肥,根据植物异株克生进行合理间作、轮作、套作等。仿生栽培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果园生物类型和品种的多样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区域、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多种多样的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或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在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生物多样性的复杂化,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在生态果园实行间作和套种的合理布局,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提高生物多样性,也可以避免由于大规模单一栽培而诱发的特定病虫害的蔓延,增强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同时,生物多样性高的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而一个物种非常稀少的系统则非常缺乏恢复力。另外,在物种多样的环境中,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天敌的作用将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物种间的生存竞争可提高生物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因此,在建设生态果园时,要努力保护和提高果园生物与环境的多样性。综上所述,生态果园建设的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果园耕作制度,提高果园的物种丰富度,优化配置生物物种和品种结构,充实生态位;实施果牧草复合经营,加强土壤管理,培肥沃土、沃土养根,着力培植和丰富果园生态系统内的绿色植物、各类动物和微生物;发展仿生栽培,提高生物与环境的多样性,努力构建复层立体生物群落,实行果园全绿色覆盖,最大限度地提高太阳能和其它资源的利用率。当在同一果园同时存在多个物种和品种时,要尽量选留生态位有差异的物种和品种占据相应的生态位。同时,在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位时,要不断开拓潜在的生态位,在不断引入高效新物种的同时又要不断除去低效或有害物种。此外,还要通过建立物质能量循环转化体系,在为人类提供大宗优质的农产品时,促进内部物质的循环再生,减少对外部养分等物质输入的依赖,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和养分自给率,并综合应用各类农业技术,构建与果树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技术体系,为果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引自:杨洪强.2010.生态果园必读,中国农业出版社,p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