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物联”技术背景下教育三主体.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云”和“物联”技术背景下教育三主体.doc

“云”和“物联”技术背景下教育三主体.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J.Serv.Sci.&Management,2009,2:**PublishedOnline******2009inSciRes(HYPERLINK"http://www.SciRP.org/journal/jssm"www.SciRP.org/journal/jssm)Copyright©2009SciResJSSM“云”和“物联”技术背景下教育三主体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以高校信息管理类学生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魏忠叶铭陈致杰宋庆飞徐立利刘冬华淑芹摘要:针对90后社会化网络系统阶段学习行为和“云”和“物联网”技术所带来技术可能的变革,研究对比了各种教育及教育信息理论的适应性,以教育信息资源和新技术所提供的教育数据为中心和实验对象,以系统动力学方法为分析方法,研究基于高等教育多主体(教务、教师、学生)角色特性的“教学”信息资源管理;以WEBQUEST教育思想为指导,整合实验场景、网络支架、任务探究、互动教学、资源协作等教育资源管理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SOA治理架构与云计算方式,集成和定制开源软件(MOODLE、SAKAI、LAMS),实现高等教育教务、教师与学生“三主”体按需获取“教学”资源的目标,最后,通过某211大学研究生400门课程布置所提供的海量教育行为数据为样本,建立教务、教师和学生三主体信息获取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教育管理科学化提供依据。1.问题的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目前教育管理的重要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中。随着互联网和WEB2.0的普及,新时代的学生教育由于信息化所带来的新情况,教育本身对于学生、教师和教育责任部门面临巨大的挑战。互联网资源的及时性和丰富性使得教育迈入社会化网络系统阶段,这个阶段知识与教育分离、90后大学学习行为发生巨大变革浙江大学教授论文;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到来正改变着传统的教与学;伴随互联网和手机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希望与时代相适应的精彩的数字化学习生活。教育改革必须适应从单一文字向综合多种感官参与转移,从线性知识编排到网状非线性编排,从静态、单维向动态、多维转变,从关注学生外在行为向关注学生内心体验和学习策略培养转变。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呈现应用多元需求和建构本源探索的巨大矛盾;“教育既生活实用主义理论;”、“教育为了适应社会”、“教师不是桶也不是水是支架建构主义理论”、“教师的任务是建立学生的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甚至无中心分布式学习理论”,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SEMINAR、实用主义、建构主义、以教师为中心、WEBQUEST、混合学习等,都可以认为是适合某种信息传递方式、时代、限制的适应性理论;信息接收变革与基于和教育责任主体的角色满意和角色自组织的教育趋势与任务研究是高等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解决教育的抓手只能是从教育责任主体的角色特性入手,不是“站在教育外面研究教育”伯恩斯坦教育话语理论;单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上难以实施、在理论上不符合目前的教育权利结构,如何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构建角色个性的新教育是高校的一个难题,也是信息技术的一个机会;教学资源建设模式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模式转变、教学教务管理模式转变;目前的教育责任主体分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解决以上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方面有关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也形成了“拼盘”现象,在教育信息资源方面保持着相当鲜明的分离痕迹。对于“拼盘”现象的出现原因,一般认为是由围绕学生为中心整合和强调程度不够所造成的。但是根据以上伯恩斯坦对于课程类型和教育知识编码的分析,这种拼盘现象的出现原因,并非因为整合程度不够,而是因为各教育责任主体对整合实质的理解有误区。要做到整合,需要通过改变教育责任主体之间关系才能达到的整合。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降低教育责任主体之间的离隔强度或分类强度,使教务、教师、学生之间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基于云”和“物联”技术给教育信息资源有了“同源性”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使得教育管理部门的成就感、学生认可的外在表现(externalperformance),教师认可的学生的内在能力(internalcompetence)达成一致的“认同感”。网络教育的云和物联技术发展,给出了利用教育数据进行行为科学、实验经济学、数据挖掘进而走向实证科学的可能;也给出了分布式学习、即插即用学习、知识与技能分离学习、角色个性自适应的可能性;能否基于最大限度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将已有的各种理论模式和实践和行政形成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以角色个性化来展现高教多主体的的信息资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