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作文。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在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阅读上面的文字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二、基础知识。1.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邹忌(zōu)昳丽(yǐ)朝服衣冠(ɡuàn)B.孰与(shú)弗如(fú)入朝(cháo)C.窥镜(kuì)期年(qī)纳谏(jiàn)D.间进(jiān)旦日(dàn)暮寝(qīn)2.加点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孰与徐公美B.吾妻之美我者C.皆以美于徐公D.君美甚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战于长勺苛政猛于虎B.公将鼓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C.故克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齐师败绩温故而知新,可心为师矣4.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7)____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8)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5.按提示默写诗文名句。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给我们丰厚的精神滋养。请写出两句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2可)6.填空完成下列成语,然后指出它们各出自哪一篇课文。一()作气出自《》门()若市出自《》()公移山出自《》7.古时候,有一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北方也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都是。”(注:菱角--一种生于池沼的草本植物,果实的硬壳有角,果肉可吃。)这则寓言启示我们:(不超过20字)参考答案:1.B、2.B、3.C4.D(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4.(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关山度若飞(3)大漠孤烟直(4)山随平野尽(5)病树前头万木春(6)千里共婵娟(7)江山代有才人出(8)不耻下问5.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示例: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示例: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6.作曹刽论战庭邹忌讽齐王纳谏愚愚公移山7.不要自以为是,不懂装懂。三、阅读。3(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