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考试重点总汇.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汉语史考试重点总汇.doc

汉语史考试重点总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合成词包括派生词和复合词两类。①派生词(附加式合成词)数量不多,词缀有“有、然、如、若、焉、尔”等:有夏—夏王朝,有殷—商王朝,有梅—梅子,有众—商周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士兵;反而—花叶翻动的样子;莞尔—的样子;翕如—乐声兴盛的样子;沃若—润泽的样子;勃然—的样子;忽焉---突然,情况发展迅速而又出人意料的样子。联合式复合词(并列式/并立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汉语表达的明晰度和精确度而产生的:庖厨—厨房供给休息和睦便利;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社稷——土神或谷神,古代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威武——武力、权势;稼穑——泛指农事活动;刻薄衰老;市井——“市”是市集,“井”是水井,指古代城邑中集中买卖货物的场所或市场;出入是非;俯仰——低头、仰头,合用表示人的一举一动;依违——“依”是依从,“违”是违背,合用表迟疑不决。偏正式合成词(主从式/向心格):九天—天空的最高处;四海—繁殖全国各处,天下;东风---春风;内子—卿大夫的嫡妻;晨风—鹞鹰一类的猛禽;后生—后辈,后一代;朝阳—山的东面“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尔雅》;羝羊—公羊;飘风—旋风;草芥—小草;鸟乌-乌鸦;天子骨节;布衣—布制衣服,古代平民所著,用作平民代称支配式复合词(动宾式)(数量不多):将军—春秋诸侯以卿统兵,成为将军,战国时为武官名;司南;司寇—古代管刑狱、纠察的官;从事—办事、做;当路—掌握政权;折中—取其正中,无所偏颇;主名—确定名称、名分表述式复合词(更少)(主谓式):公主—帝王诸侯的女儿;屋漏—古代屋的西北角开有天窗,日光由此射入,故称屋的西北角为“屋漏”;肢解(支解)--分裂四肢,古代酷刑;心仪—心中向往,倾向于;齿衰---老年人牙齿往往衰败脱落,以“齿衰”表年老;自杀分析词头词尾一、名词词头产生及发展历史汉语里很少构词性质的前缀、后缀。秦代以前,少数词带有类似词缀的标记。有些名词前边带“有”,名词前缀“阿”也一直沿用至今。1.“有”的用法:(1)“有”经常加在国名、地名、部落名的前面,有苗、有夏、有周、有殷、有宋、有唐。如:何憂乎驩huān兜,何遷乎有苗。《尚書.臯陶謨》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尚書.湯誓》(2)加在普通名词前面,如:有民、有居等予慾左右有民,汝翼。《尚書.益稷》有王虽小,元子哉!《尚書.召誥》(3)今之“有请”来源:2.上古词头“阿”产生的时代及其发展过程第一,产生的时间:上古末期第二,语音的来源:“阿”本是歌部字,在上古念[a],在中古念[α]。现代“山阿[大陵曰阿]”的“阿”念[ə]第三,使用的变化过程:词头“阿”字最初用作疑问代词“谁”字的词头(阿谁)。“阿谁”“伊谁”。“有皇上帝,伊谁云憎?”《诗经·小雅》汉代以后,“伊谁”变为“阿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作人名和亲属称呼的词头,作为人称代词的词头。作为人名的词头是从小字(小名)开始的。“阿瞒”、“阿斗”。从魏晋到隋唐,“阿”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以下5种情况:(1)在人的名、字或小名、小字,冠以“阿”字,表示一种亲密的称呼。(鲁)肃拊蒙背曰:“非复下阿蒙!”“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谢灵运传》“阿”字可置于姓前,限于妇女,“阿梁,卿忘我也。”(2)置于单音的亲属名词前面,构成双音词,数量多。“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3)置于一般的名词前面,表示称呼。“名乐浪人为阿残”《三国志·魏书》“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长恨歌》。(4)置于代词前。“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乐府诗集》“阿你酒能昏乱,喫了多饶啾唧。”《敦煌变文·茶酒论》(5)置于数词之前,表示排行。“阿六,你生活大可。”《南史》;“上数与同坐,呼为阿三。”《隋书》南宋以后,“阿”字形上写作“兀”,亲属称谓前缀也作“亚”。(1)若论张叶,家住在西川成都府,兀谁不识此人,兀谁不敬重此人。(2)亚哥,亚哥,狗胆梳千万买归。名词词头“阿”在六朝及唐代应用相当普遍,宋元以后北方话逐渐不用了。吴越等南方方言一直保存.“阿你、阿谁”在南部方言也不用了。3、名词词头“老”字的产生时代及其用法的发展第一,产生的时间:“老”本是形容词,唐代语法化为词头。第二,用法的发展:“老”最初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如:“齐桓公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物?’”《说苑》;“孔子曰:‘吾不如老圃。’”《论语》“老”语法化为词头后有以下5种用法:(1)置于动物名前面。“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杜甫《杜鹃行》(2)置于一般事物名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