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猫刮胡子说课稿朝阳小学金学香一、教材内容简析:《小猫刮胡子》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一单元以“明理、团结”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一篇是寓言,三篇是童话故事。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寓言和童话世界里得到愉快的享受,受到深刻的教育。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猫学着主人的样子,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结果晚上在追捕老鼠时撞得鼻青脸肿,猫妈妈的一席话使小猫再也不刮胡子了。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使孩子们从读中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三思而后行的道理。二、学生状况分析:我们的学生虽然只是二年级,但是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就呈现出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等特点,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实施一定方式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此外,根据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表演的特点,我决定在学习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依据自己的个性体悟,自由发挥进行表演。三、教学目标的阐述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因此,依据课标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刮”、“肥”等13个生字。会写“血”、“净”等8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刮胡子、晚上、干干净净、头破血流。学习新部首月字旁和石字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小猫的胡子的作用,明白“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根据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小花猫为什么会碰得头破血流,小花猫为什么要刮掉自己的胡子,小花猫错在哪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四、教学重难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确立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也正处于培养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学难点为:小花猫错在哪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五、教学策略:(一)充分发挥课文插图作用,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新课标中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毋庸置疑,说是写的基础。生活中当然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事儿,但课本中的插图也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好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精美的插图,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明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阶段。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要以读书为主,以读代讲。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以提高读书的效果。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同桌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例如:(1)“小猫在一旁仰着脑袋,碧绿碧绿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主人刮胡子。”这一句中“仰着脑袋”“碧绿碧绿的”“一眨不眨地”要重读,从语气上感觉出这是一只调皮的、好奇的猫。(2)“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了,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其中“老长老长的”“也”“干干净净”这三个词在朗读时语调要拉长一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小猫的调皮可爱。在猫妈妈耐心教育小花猫时说:“你的胡子好比一把尺子。你能不能从小墙洞里钻进去,先要要用尺子量一量。你把尺子刮掉了,当然会碰得头破血流!”这段话字的行间饱含了猫妈妈对小花猫的关心。这句话不仅借猫妈妈之口告诉了我们“猫的胡子有何作用”,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见到什么学什么,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再作决定。在朗读时语速应放慢一些,读出猫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之情。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能声情并茂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效果十分理想。(三)巧用留白,驰骋想象,发展语言留白是中国画中一种十分讲究的绘画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画理。空白的魅力是含蓄、深刻、广阔而多样的。几千年前的老子就作了形而上的概括:“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用心阅读,就会发现也有许多留白的地方,这种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课文“空白点”,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课文创设的情境之中,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