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名师选题.pdf
上传人:Ch****49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名师选题.pdf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名师选题.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名师选题选择题1、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西段(如图),向西流经敦煌市后注入哈拉奇湖(已于300多年前干涸)。研究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北有变湿的趋势,今年疏勒河流域更是暴雨不断,在气候变化及“绿水青山”理念的影响下,哈拉奇湖又重现生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疏勒河流域的水平自然植被是()A.温带荒漠B.温带草原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2)敦煌的气候特征是()A.全年温和少雨,气温日较差大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C.全年寒冷少雨,气温日较差小D.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1(3)在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的双重作用下,今年青藏高原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造成疏勒河流域暴雨不断,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气温变高()A.促进植被的生长提高了疏勒河流域的湿度B.加速冰川融化为疏勒河流域提供更多水汽C.加强季风环流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输入D.加强了中纬度环流促进海洋水汽东进2、百岁兰,沙漠地区的裸子植物,远古时代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其特征是茎较短,一生只长两片叶,叶片长、宽、厚。叶上多气孔,且夜间张开,根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国际植物学把它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百岁兰出现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A.元古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2)下列对百岁兰特征形成原因判断正确的是()A.地下水埋藏深,根系发达B.太阳辐射强,叶片厚C.动物活动多,只长两片叶D.常年风力大,茎很短3、下左图为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保护区地图,右图为该自然保护区的导游图。该自然保护区为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游览区,图中高原主要由古老的沉积岩构成,上层为坚硬的石英砂岩,下层为较软的岩层,在高原的边缘地区多陡崖。公园内保存着澳大利亚大陆最初的人类足迹,其中保存的2万年前的原始壁画最为著名,这些原始壁画保存在陡崖的“洞穴”中。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1)左图中陡崖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的差异性侵蚀B.岩石的风化作用C.风力的差异性侵蚀D.海浪侵蚀下层岩石(2)右图中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稀树草原B.热带荒漠草原C.热带季雨林D.常绿阔叶林(3)右图中的岩石壁画历经上万年仍保存完好,除原始人使用了特殊的颜料外,与下列自然因素关系紧密的是()A.干旱的环境B.岩石的性质C.深埋于地下D.风力微弱4、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之一。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中游玉门市、下游瓜州县)是东西长300km的狭长地带,分布着绿洲、戈壁、山地和荒地,覆盖有天然林草地和人工林草地。近年来,区域生态用水严重不足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下表示意1980~2018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植被年均生态需水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植被类型植被面积/万公顷年均生态需水量/亿立方米有林地0.0310.0065灌木林地2.1530.3660疏林地0.9050.1105其他林地0.2280.1750高覆盖草地1.7330.3845中覆盖草地7.3200.99303低覆盖草地49.5535.0695合计61.9236.9475(1)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期为()A.4~7月B.6~9月C.8~11月D.10月~次年1月(2)造成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植被生态需水量差异的影响因素是()①植被景观及面积②气候变化③居民饮水④土壤肥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工植被覆盖占比最高的区域是()A.山麓冲积—洪积扇B.绿洲边缘地带C.荒漠向绿洲的过渡地带D.绿洲核心区域5、黄河三角洲某盐沼潮间带碱蓬植被退化,退化区内地皮裸露,仅有一些生存于地下的底栖动物。研究人员发现该退化区内鸟类觅食点附近有许多凹坑(如下左图),凹坑附近的植被生长较好。下右图为退化区内相同面积、不同微地形下的碱蓬种子数量及生长、存活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推测鸟类觅食点附近所形成凹坑的主要成因是()A.海浪溅蚀B.风力沉积C.鸟类刨挖D.地表湿陷(2)与退化区内的平坦微地形相比,潮间带凹坑附近植被的生长良好主要得益于()①凹坑截留的种子数量更多4②凹坑光热条件较好③凹坑土壤含水率较低④凹坑土壤营养更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此现象启示()A.水文动力变化可决定生物量的多少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