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区渔业现状及主要发展措施.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邮湖区渔业现状及主要发展措施.doc

高邮湖区渔业现状及主要发展措施.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邮湖区渔业现状及主要发展措施唐玉华高邮湖跨安徽省天长市和江苏省高邮市、宝应县、金湖县,湖区主属江苏省,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全湖总面积约775平方公里,湖面历史最高水位为9.52米(废黄河零点),正常水位在5.5--5.8米之间。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高邮湖湖区围网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湖区内的水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高邮湖水质指标达水环境质量标准Ш级水平,营养状态处于中-富营养型。从8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发展围网养蟹业,由于持续过度开发,湖泊渔业自然生产力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河蟹的产量和品质一年不如一年,加之近年来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外源性污染,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河蟹市场价格下滑等原因,导致河蟹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滑坡,养殖户亏损严重。因此调查分析湖区围网养殖现状,采取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措施,确保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邮湖区渔业的现状1.自然灾害影响。高邮湖是过水型湖泊,洪涝、干旱、污染都会严重影响到水产养殖,特别是2003年的洪涝灾害,水量大、水位高、持续时间长,造成鱼蟹大量逃逸,生长极度受限,对湖区养殖户带来了灭顶之灾。此后几年又遇淮河污水、台风等灾害,湖区养殖生产更是雪上加霜。2.湖泊生态环境遭破坏。⑴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破坏。历史上的高邮湖水质清新,水草丛生,鱼、虾、蚌等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湖区被过度性开发与掠夺式经营,湖区的自然资源逐渐枯竭。近十年沿湖渔农民大搞“圈湖运动”,能养的围,不能养的也围,目之所及皆围养,湖区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有些区域已从事河蟹养殖20年,绝大部分在10年以上,超负荷掠夺式的开发,导致湖区自然资源几近枯竭。⑵洪涝水灾,影响生态环境。2003年以来的的灾害使湖区自然资源受到了较大破坏,水草尤其是河蟹能食用和隐蔽的沉水植物全被淹死,这对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致命的打击,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⑶水利调蓄,生态难恢复。遇到上游放水,湖区水位能持续数月保持在高水位,大大影响了水生植物的生长,阻碍了水体生态环境的恢复。⑷底质老化,淤积较深。由于多年养殖,一些区域的淤泥已达到1米多深,淤积物中有害有毒物质含量较多,破坏了生态环境,已不能适应河蟹养殖。⑸农田药害,引发局部污染。宝应湖是有综合作用的湖泊,具有农田排涝、灌溉之功能。近年来随着农田、荷藕田用药量加大,用过的水被排放到宝应湖,形成局部污染,造成死鱼、死蟹现象屡有发生。3.生产投入不足,蟹价持续下跌。渔业生产投入高,风险大,过去遇到灾害有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加上蟹价高,渔民还能打个翻身仗。但是近几年来,银行贷款控制较紧,而市场蟹价回归,发生洪涝灾害后,偶而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但由于渔业投入资金不足,造成许多养殖户苗种投放不足,饵料投喂不足,致使湖区养殖继续出现亏损。蟹价持续走低,也是养殖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由于资源退化、投入不足等种种原因,两湖区养殖的成蟹规格普遍偏低,100克以下的占绝大多数,75克以下的亦不在少数,而市场此类规格的河蟹价格一般只有5—10元/500克,较往年要低5元左右,直接导致了纯收入的减少乃至亏损。4.养殖结构单一。高邮湖围网养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渔民不顾自然条件状况,一哄而上,盲目投入,发展单一的围网养蟹业,基本是望天收,靠运气吃饭,对新的养殖方式和品种不屑一顾。根据湖区的特点,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渔民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围网养殖调整结构,在不同区域进行种草投螺、轮养轮休、稀放养蟹、网箱养鱼、围网养鳖以及套养青虾、鳜鱼、花鲢等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但由于渔民的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差以及长期形成的懒惰思想,还不能大面积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渔民受当时高蟹价的刺激和前期利益的驱使,赢利的不想改,亏损的不敢搞,还想在蟹上翻身,结果被吊死在“一只蟹”上。养蟹业兴起之初,基本上靠天收,靠资源吃饭,靠高蟹价维持高效益,随着资源的枯竭、养蟹面积的扩大、蟹价的走低,这种初级养殖方式已不能适应。但多数养殖户不能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还是抱着老观念、老方法,依旧单一养蟹,结果是河蟹产量低、规格小、品质差、价格低,亏损难以避免。二、建议采取的措施与对策1.立足可持续发展,对湖区利用进行科学评估。实施湖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势而渔,对湖区应当进行科学的调查、评估和规划,研究湖区渔业的发展方向,调整湖区生产和管理思路及政策,确定合理的养殖面积和养殖模式。宜养鱼的养鱼,宜养蟹的养蟹,不宜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坚决放弃,改为自然捕捞水域,免得再增加渔民新的负担。尤其在有污染的区域,划定弃养区域,恢复自然状态,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减轻污染。要适当压缩湖区围网养殖面积,减少对湖区自然资源的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