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组更科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如何分组更科学.doc

如何分组更科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晋祠小学吴燕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是,在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小组活动太过看似形式,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到位,以为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四人小组活动了,就算是“合作学习”了,这样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而在小组活动中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为此我在小组合作中的分组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一、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要进行科学的分组,必须了解全班学生的情况,这些情况不单单的看学生的成绩,还要包括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性别等。不当的分组会导致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我在查看了许多专家的论文和著作后,发现专家们建议采取异质分组,即小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到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性格、脾气等差异,采用异质分组,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总之,合作学习的分组技术不同于以往的能力分组,兴趣分组,这些都是同质分组。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学习了大量专家的研究成果后,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二、注意小组成员编排的科学性。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其分组方式采用异质分组,在学习成就与学习者能力方面,对不同能力的学习者,进行高、中、低不同能力组合。三、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实现小组角色之间的相互依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四、“合作学习”中合作时机的把握。在学生学习时,有的时候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教学《统计》一课中,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放了一段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一分钟后,我问:完成任务的举手。没人响应。学生说: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我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大客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再放录像,一分钟后,顺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提高合作的效率。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希望我们能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实起来,让学生们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学会在合作中欣赏别人的优点,审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