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0个,正确读写“遥望滥用和蔼可亲”等十个词语。2.通过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初步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课前准备:课件及有关地球的材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1、《时代周刊》1998年评选的新闻人物——地球你吃惊吗?为什么吃惊?(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唯一的生活环境;没有出现什么状况。)——[经典的引入,可以作整理,作为资料]2、为什么地球会被评为新闻人物?答案在课文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2.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3.初谈感知,质疑问难。现在说一说,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1)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3)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4)人类应该保护地球4.、归纳问题,抓住重点,明确目标。你们刚才说到了许多,问题也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是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的时候发出的一句感叹。大家一起读??(出示课件上的这一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宇航员会觉得“地球太可爱了”?为什么说“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相信我们读懂了这句话,大家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三、研读课文(一)研读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及“渺小”1、“地球可爱”,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地球的这一段话,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由于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接近了与我们的距离。想想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地球的摇篮”呢?2.“地球渺小”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地球的渺小?“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页扁舟。”HYPERLINK"http://www.xxjxsj.cn/article/list_1_36.html"\t"_blank"总结:是啊,跟太阳、宇宙相比,地球是非常渺小的,但是正是这渺小的星球,她养育了全部人类,孕育了所有生命。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二)研读“矿产资源”1.你觉得地球的可爱还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2.你了解矿产资源包括哪些内容吗?有没有查一查资料呢?(金、银、铜、煤、铁、盐、石膏、油田……)除了矿产资源,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师小结:那也就意味着,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呀!这就叫做??“无私”和“慷慨”!同学们,我们就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资料的补充中,从感性上真正体会到了地球的无私和慷慨!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地球的可爱了!谁能把这一句补充完整?“地球是无私的,她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着??”(同学们纷纷说出各种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3.是啊,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而又慷慨地对待它的孩子们!地球真是太可爱了!正因为有了地球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人类丰衣足食的生活。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向地球母亲表达吗?我听到大家是从心里头发出来的赞叹啊。我们再把这一句读一读,相信每一个地球的儿女都要大声赞美自己的母亲??生齐声赞美??“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衔接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不仅从地球的外形上,更从她无私地、慷慨地为人类提供着她所有的、有限的资源,让人类得以安居乐业这一内容上,我们深深地领略到了地球的可爱,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赞美我们的地球母亲吧??(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二、师紧接着低沉地接读:“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太容易破碎”呢?上节课大家都讨论了,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再把你认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在课外搜集的资料这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三、师、生、文本三者之间产生对话1、读第3、4自然段的内容。(1)读书后,大家纷纷交流。如: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如:联系生活实际和搜集到的资料,人们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