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自力更生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自力更生版).doc

高中历史(自力更生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历史(第二分册)2-01-03商朝与青铜文化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基础练习1、汤、内服、外服2、甲骨文、商3、B4、A5、C6、D7、商代的主要特点:(1)政治:实行内外服制。(2)经济:①重视农业;②青铜铸造业发达。(3)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4)思想:崇尚鬼神和祖先,实行礼治。二、拓展练习8、(1)甲骨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助于了解商朝的经济状况、生产生活状况和统治状况等。(2)帮助:材料一中商人凡事都要占卜的风俗印证了材料二中的表述。(3)甲骨文的史料价值:甲骨文①是反映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②是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③也印证了一些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高中历史(第二分册)2-02-00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练习册【参考答案及思路】一、由“封邦建国”到“大一统”材料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於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殷商交替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第1段2、殷周变革之际,都邑发生的变化:从殷(安阳)转移到镐京(西安附近)第1段;第1段3、西周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创新:第14-16页各段制度:政治上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制度。文化:提出“敬天保民”思想,重视礼乐的作用。材料二中国由草莽初开之世以至于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周以前为一进步时期,周以后为一退步时期。——孙中山《建国方略》4、中国由草莽初开到周的史料,主要留存在:神话传说、遗址遗物和文献资料。5、C材料三春秋之世,国家与社会逐渐分道扬镳。分道扬镳的前一部分是封建秩序与宗法制度的分离,后一部分是封邦建国成了君主国家,最后变成了统一的大帝国。——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6、春秋之世,推动国家与社会逐渐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第2段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的发展。7、“封建秩序”主要指:第1段分封制度8、统一的大帝国形成于:第1段公元前221年二、礼乐文化材料一“礼者,履lv(鞋,践)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为豊li。”——许慎《说文解字?1、许慎认为“礼”的起源与什么活动有关?请为许慎的主张寻找一个诠释依据。“礼”起源于祭祀活动。第2段依据一:从字源看,“礼”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祭祀是上古时代一项重要的活动,“礼”就是这种仪式的反映;依据二:从字形看,汉字是象形文字,“礼”字的结构也像是人们在进行祭祀活动。(反对者,能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二如果说周公是“礼乐”的主要制定者,那么孔子就是“礼乐”的坚决维护者。——李泽厚《华夏美学》第2段2、周公定“礼乐”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什么?主要内容: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创作了舞乐和史诗;主要目的:是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力义务,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孔子是怎样维护礼乐制度的?第3段3、维护: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立了“仁”这一核心观念,把道德融合到礼乐中,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礼”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第2段小字材料三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在孔子眼中,“天下有道”的时代是()A.夏B.商纣C.西周D.东周4、C“文献选读”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犁耕技术的推广,瓦解了井田制;②分封制崩溃;③新兴阶层力量壮大;④周王衰微,大国争霸;材料四上海博物馆在进行文物巡展时,晋侯苏编钟应编在哪一展区?()A.殷商B.西周C.东周D.秦朝6、B编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第15-16页,各段7、主要功能:①乐器。②又具有娱乐、祭祀、象征权势和财富等方面的功能。材料五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荀子对“礼”的解释较孔子有什么不同?第3段大字8、不同:荀子重新解释了孔子的“礼”,溶“礼”、“法”于一炉。9、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请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概述“礼”的观念在先秦时期的演变趋势。第2段大字,第3段大字,演变趋势:“礼”最初指风俗习惯→渗透到政治等级和宗法关系(制度)→再融入伦理道德→融于法律之中。三、天命转移材料一“嗟jie!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甘誓》7页第1段小字,第材料一这段誓言出自)(A.禹B.启C.汤D.周武王1、B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ji诛戮)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书》材料二中“予”指谁?第1段大字2、汤材料三“今商王受弗今上天,降灾下民。……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尚书·泰誓》“材料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