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愿学、会学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让学生愿学、会学1.doc

让学生愿学、会学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学生愿学、会学换了教材、减了课时,高一化学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着许多问题:(1)、高一化学课时相对较少,而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却仍然相对集中。(2)、新教材的试用,使课本内容与许多课外参考资料和习题无法对应,使许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一个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3)、初、高中相比,由于知识的难易和深广度的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迫切需要方法的指导。(4)、面对众多变换的题型,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好学但题难做……种种问题解决的不好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适应化学学习,突破解题难关,让学生愿学、会学呢?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脱离了实验的化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自然也不能小视。1、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生动、直观的展示着教学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验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另外,我们不能局限于完成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还应善于将知识的难点转化为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难点。比如在讲“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时,把课本先后完成的两个实验,改为同时分别加热两种物质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得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而且分解产物之一为CO2的结论。还补充完成了将已变混浊的石灰水分为两份,向其中一份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学生看到浊液又变澄清,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使学生易于理Ca(OH)2跟CO2反应时两不同产物不同的结论,同时也为讲两种盐溶液的鉴别打下基础。2、组织好边讲边实验:在教学中,创造条件,把课本中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提出具体的观察提纲和深层次的思考题,要求学生既要有真实而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又要有独立大胆的见解。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玩、好奇而忽视学习。比如在讲“钠的性质”一节时,首先将课前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时注意观察的几个要点发给学生。然后按事先分好的组让学生讨论出要用到的仪器,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之后各组领仪器开始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钠的美丽的银白色光泽带给学生的惊喜和因之很快消失而来的困惑,听到了学生看到钠在空气中燃烧、钠在水中的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现象而发出的由衷的感叹,也参与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不同解释的争论过程……这样的切身体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兴趣的培养水到渠成。3、利用好趣味实验: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利用好趣味实验对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大有裨益。同样是在“碱金属”一章的教学中,讲到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完成了“滴水生火”和“吹气点火”两个趣味实验,学生感叹于化学变化的神奇,竟然使常用的灭火物质(水、二氧化碳)参与了点火过程。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是很多说教无法代替的。总之,不论是什么样的化学实验只要利用的好,都能够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下大功夫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同学们在课上学习的知识是间接知识,主要来自课本,可以说“课本课本,学习之本”①。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学生连课本上的内容都不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回归课本、重视教材我们应指导学生做到:1、重视课前预习——预习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写出预习提纲,明确预习要点,使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教师也可根据实际要求列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尝试解决,并及时检查预习结果。应强调让学生在预习时读书要认真,边读边划,边读边批写。划出重点,提出看法体会,写出不清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上课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预习是学生独立地阅读、分析和思考新知识的过程,坚持下去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为我们有效的实施课堂浓缩化的精讲精炼和其它教学手段打好基础。2、抓好课堂精读——在课堂精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尤其是概念和理论逐字逐句多次阅读,抓住本质要点、关键字词、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在这样的过程中,亦应特别注意有计划的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把读、思、问、记结合起来,努力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3、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再读——这是课后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复习时经过“回忆再现”,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在课后再读之中得到解决。应强调让学生全面过目,对理解的、记住的部分不必花费很多功夫,对不理解、未能记住的地方要多花些时间。课后再读也包括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不完全的笔记补齐,将记得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过来,力求笔记的完整、正确、实用、使之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成为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