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效课堂教育教学论文教学“留白”,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育教学论文关键词:留白显拙艺术无为跟在后面前台内容摘要:教学中应多设置些“留白”,多给学生留出思考、自我调整、自己支配的时间,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松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有智慧的教师应当适度、恰到好处的把学生从后台推到前台,让学生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自我体验、自我教育。教师从“走在前面”变为“跟在后面”,这种“留白”的教学有时会收到更佳的效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是一个崭新的话题。由于目前相当部分教师的课堂现状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为目的,使课堂教学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事无巨细,把学生控制的过紧,自觉或不自觉的侵占了学生个人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教学中应多设置些“留白”,多给学生留出思考、自我调整、自己支配的时间,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松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真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给予”式的教,而应该是师与生之间共同生命的投入,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与相互撞击,形成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良性的师生双向活动,使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性潜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激活和发挥,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和自由。积极的求学往往感奋于无为的消极的教学之中。这,就是中华几千年以来总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一堂课,如果教师传授浓云密布,那么学生将失去翱翔搏击的蓝天,如果教师将真理随意抛撒,那么学生的问题便无从现身。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无问可提,无能提问。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永远是学生,教师连客体都不是,教师的作用只是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思维天地,把学生带入探索知识的情境中去。在学生未进入学习状态前,教师不必给学生预设任何“圈套”或超前提示。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还没有从所学内容产生独立判断时,教师不宜给予过多的点拔与指导。当学生学习完成后,但还没有将新知识概括归纳并吸收进自己的知识建构中时,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评断。总之,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帮助学生完成预定学习任务从而教会他们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师只有在保证了教学民主的情况下,在学生主体的自觉主动求知的前提下方能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积极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留白”呢?淡化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时空,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取需要的知识。广阔的时空是指教学不只限于在教室里进行,还可以到校园里、建筑工地上、大自然中去进行;一节课的时间也不再是绝对的40分钟,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时可以少于40分钟,有时可以多于40分钟。例如,在教学“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时,可以带学生到室外去测量某块土地的面积,或测量街道上某一段人行道的面积和铺设这一段人行道所用的地板砖。这样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灵活使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给过于臃肿的中学基础学科知识减肥,避免老师因为赶进度而又恢复“教师主体、学生仆从”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具备宽容的风度,不简单的否定学生主动探索的结果,经常地积极地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比如,对学生探索的结果应及时表扬、鼓励。对做得好的表扬:“你真行!”、“你真棒!”;对做的不好的的或错的也要鼓励:“你还需努力!”,千万不要说:“你真笨”之类打击学生的话,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显拙(隐巧、露怯、呈愚)的艺术。一个貌似愚蠢的问题问题,一个大智若愚的设问,往往会“让学生大出风头,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民主”的形成。在我教学《端午日》这一课时,当我问用什么方式学习课文时,学生思维的闸门悄然开启,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各小组学生相互启发、相互竞争,理由充足,分析透彻,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隐退后的适度“无言”,换得了学生探究后的“多言”,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适度隐退,“无声”促生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要求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学习中,我果断地放弃原来一讲到底的传统讲授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和理解,到黑板上来面对全体师生当一次“小老师”!先后上来讲课的是两位女生,两位女生有讲有问有评,尤其是第二位同学分析透彻,归纳条理,过渡承上启下、自然流畅。同学们的胆略和才识让课堂上的我惊叹不已,各位评委老师也都频频点头,表示赞成。那一刻,让我深深意识到:教师已不再是主宰课堂的知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