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影《红河谷》电影《红河谷》赏析这个年代商业电影泛滥,影院、电视以及互联网上到处都充斥着所谓的“大片”,但每每看完,除了特技与场面规模所营造出来的“视觉欺骗”之外,很少能汲取到一些启迪的或者引人思考的内涵,最终的感悟是“大片”太多,“好片”太少。而《红河谷》这部电影,虽然是十几年前的老电影,但就是在现在看来也总是能引起内心的震撼以及延绵的思考,而且这种感受是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加而递进的。在表现手法方面,首先说说镜头拍摄以及剪辑方面的运用:影片一开始就用摄像机推进的方式由远到近地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喇嘛寺的金色屋顶,随后又是远景和全景交叉递进,切换到另一个画面是在一幅沿着一座石壁缓缓神奇的巨大佛祖布像面前,一群面色沧桑的百姓在跪拜祈祷,此时则有一个摄像机横向的移动,用扫描的方式把祈祷中的人们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其中就包括电影的主人公嘎嘎和奶奶;紧接着镜头又集中到了嘎嘎和奶奶的身上,用一个近景展现奶奶摇着玛尼轮的情景,用第一人称(嘎嘎)的口吻交代了影片的基本信息,用又一句“...后来我才知道,雪山的另一边,两个姑娘将要作为老天的祭品而献身...”随着嘎嘎语言的进行,把镜头自然地切换到了雪山另一边一群汉族乡民在祭天求雨的场面,此时镜头又有一个纵向移动,慢慢由全景到中景到近景最后是特写,镜头集中在捆绑着的黄牛眼神那里,黄牛在做着临死前的哀号,眼神中透露出恐惧,随后又用一系列慢镜头表现了黄牛从瀑布顶端坠落至黄沙混浊的瀑布底,给人以很大的震撼---动物且如此,随后两个将要被祭天的姑娘的挣扎害怕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在当雪儿与其哥哥被追捕的人员围困在索桥的中央时,给了雪儿表情特写,随后是用近景表现雪儿夺过哥哥手中的镰刀,斩断索桥,与追捕的人一起坠身湍急的河水中,这相连着的表情和动作描写凸现出了当时的雪儿绝望之后决裂、坚决的心理,这也为影片中后期雪儿不与丹珠妥协、在英国人侵略时选择与格桑一起牺牲的性格特征做了铺垫。在影片大部分的篇幅里,则是大量远景与全景的运用,比如奶奶带着格桑雪儿几个在前往布达拉宫的途中,在雪山崎岖的山路上五体投地地向着布达拉宫的方向祈拜,镜头由近到远,人物在画面中越来越小,而其身后则是不断清晰的雪山高大、纯白的背景,比如同样的雪山背景下,琼斯、洛克曼一行人前进的场景,还有被称为“波西”的湛蓝湖面与其后面的白色雪山相互映衬等等,这一系列油画一般的圣景,都给人一种圣洁、纯净的感觉,暗示了这样一块净土,是不应该战争的侵扰的,这也为后面西藏人民英勇起身反抗英国侵略埋下了伏笔。而在镜头剪辑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用人物的旁白(嘎嘎的自述)切换镜头以外,还应用了相似转场等,比如有片段是这样的:前一个镜头是奶奶在舂酥油茶,而接下来镜头展现中舂酥油茶的则变成了雪儿,通过相同的动作以及地点,让镜头自然过渡,同时交代了时间的推进,也暗示了雪儿从被奶奶在河边发现救起到现在已经融入了嘎嘎一家的生活了。在蒙太奇手法应用方面,个人觉得是反复蒙太奇运用的最多,还有象征蒙太奇等也在影片中有所体现。首先是反复蒙太奇,在影片中,有几样事物是反复出现、贯穿全程的:奶奶手中的玛尼轮,天空中翱翔的苍鹰,波西湖边静静守候的石狮,以及洛克曼送给格桑的打火机等。奶奶的玛尼轮几乎是不离身的,无论是在背着嘎嘎从拉萨归来,还是带着雪儿去交换生活用品等,都能见到这样的一个镜头:玛尼轮静静旋转着,而奶奶沧桑的脸庞上呈现出的却是虔诚、安详的表情,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于信仰或者说是宗教的最好诠释;天空中翱翔的苍鹰则寓意着一种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还有反复出现多次的石狮子,个人理解也看成是象征蒙太奇,影片中有交代了痴情男子守候下凡的珠穆朗玛女神最后幻化为石狮子的传说,在影片中成了爱情的象征,在影片中有一幕是琼斯和丹珠在石狮子旁边跳舞的全景镜头,这其实也是用石狮子及其传说印证了男女之间的感情;而打火机,则可以看成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在洛克曼离开西藏送给了救他性命的格桑时,以及格桑与琼斯在火堆前相互学习对方的打火方式时,打火机都是一种友情的象征,而随后打火机也成了丹珠与格桑开始发生联系的一个信物,最后在抵抗英国人侵略时,格桑则用这个打火机来点燃了土堡里的燃油,与洛克曼等一同牺牲,可以说,打火机是整个影片中剧情发展的一个见证物。而象征蒙太奇,除了上面提到的与反复蒙太奇一起运用的外,还在其他画面中有所体现:有一段是雪儿随哥哥离开格桑嘎嘎奶奶又重新回来以后,与格桑拥抱,此时出现的是一黑一白两匹骏马并头行进的镜头,这其实就是男女主人公爱情升华的象征。在叙事手法方面,影片主体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的,但这种手法又很奇特,因为是同时运用两个不同人物的口吻来叙述情节发展的:一个是嘎嘎,单纯、天真,没有像大人那样受到世俗等级等等的污染,从这样一个小孩的眼中所表现出来的世界,也应该是极具感染力的;另一个是琼斯,是以一种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