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努力****向丝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过程方法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教学重难点:1.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像、说议结合。这些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的联系如下:教学内容:略读,复述课文,学习生字词。过程与方法:1.学生略读。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用幻灯出示关键词。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说明之所以从没有提示到词语提示再到句子提示,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复述课文.是考虑到儿童的学习差异,分层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跟“手”有关的字:跟“心”有关的字:最容易记的字:最难写的字:说明顺应个性差异设计识字练习,不要求统一的答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他同学提问。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么?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学生问:为什么“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说明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朗读,续写故事,检验学习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像,回答问题。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说明设计这一练习,一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二是培养教师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拮、寐”等6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把握主要内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一起读课题──(齐读)。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1.学习生字词。(预设难读的:拮据梦寐以求馈赠)2.把握主要内容。(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个别练说,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明白叙事性的课文可以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同桌练说。(4)小结。(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1.探究: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难呢?文章又是怎么写出父亲“难”的表现的?2.自读自悟,圈画有关词句。3.交流汇报。(1)抓相关词句,探寻“难”的原因◆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白: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是留还是还?我们先来探寻留车的`理由有哪些?句子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重点品读“拮据”)句子二: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重点品读“梦寐以求”)◆指导朗读。(2)扣重点词句,品析“难”的表现。句子一:“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重点扣住描写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