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乌鸦喝水》教案《乌鸦喝水》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鸦喝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乌鸦喝水》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同形状的瓶子、石子、细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记录纸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小朋友,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对吧。那谁来告诉我: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请几个幼儿交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乌鸦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过渡:对呀,故事里的乌鸦真聪明,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里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二、幼儿实验探索,并记录(一)用石子进行第一次实验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师这里就有两个装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水位线、水的颜色不同、水不一样多)2、猜猜我把石子放进去,乌鸦能喝到水吗?(幼儿猜测)3、有的小朋友说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说都不能喝到,还有的小朋友说一个能喝到,一个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我们小朋友呆会自己去试一下。试了以后要把结果写在记录纸上。4、(出示记录纸)那我们怎样来记录呢?(幼儿讨论)5、四个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个瓶子,操作完把结果记录下来,拿到红水瓶的记录纸贴到这边,蓝水瓶的记录纸贴到那边上,并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6、幼儿操作7、交流:你在什么瓶子里加了石子,发现了什么?8、你们都发现了:在蓝水里加了石子,水到达了水位线,而在红水里加了石子,水没能到达水位线。同样是加了石子,为什么结果不同呢?9、小结:原来乌鸦能否喝到水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是有关系的。过渡:那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红水呢?是吗?老师在那边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瓶子,和刚才是一样多的红水,我们换一种材料——沙子再来试一下,乌鸦到底能不能喝到水?(二)用沙子进行第二次实验1、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同样也要把它记录下来,好吗?2、幼儿操作3、交流:你在红水瓶子里加了沙子,发现了什么?4、哇,乌鸦终于喝到了红水。咦,为什么一样多的红水,加了石子没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两瓶比较)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缝隙也大,而水很调皮就喜欢钻到下面的缝隙里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较细,它们的缝隙很小,水不能再调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三、活动结束1、总结:今天通过我们小朋友自己实验,知道了乌鸦能喝到水,除了与原来瓶子里水的多少有关系,还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关系。2、延伸: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秘密,譬如水的多少还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关系,我们小朋友下课后再去试一下。《乌鸦喝水》教案2【课前透视】《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学习本文不仅要学习一些生字和新词,更要引导学生感悟到乌鸦的聪明能干,从中受到启发。这篇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文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突出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教学目标】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教学重点】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课前准备】1、放大的文意图或投影片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3、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如: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板书课题)【对话平台】一、导入(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培养读书习惯。)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解决字音的问题。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思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读书。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和突出每次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悟。二、汇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