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文学素养至文化底蕴的螺旋式上升摘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从文学素养至文化底蕴的螺旋上升”。学案设计也应遵循知识的结构性和整体性使上下知识联系,实现“有效教学”。关键词:文学素养;文化底蕴;螺旋上升;学案;“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094-02笔者设计并使用了公开课《说明文赏析与写作》的ppt课件及纸质学案。本课教学目标是:从审美角度欣赏说明文,以鉴赏角度撰写说明文。教学的长远目标是:培养学生从文学素养至文化底蕴的螺旋上升。从“字、词、句、篇”文学素养的“点”的积累进而升华到“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意境心境、品味品位”等“面”的文化底蕴,“汇点成面”从量变至质变,既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也是着意的点拨与提高。语言文学素养呈几何级上升与拓展成滚雪球效应,生活体察后情思喷薄进而成文;知识点融合提升至内涵散发,通过能力迁移的训练与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揉合融和,最终能够在学术、生活、艺术中自如地运用,提高生活质量与精神愉悦,这才是真正的“大气”、“大器”。一、学案设计方向性阐述学案是令教学效果显著的工具。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巩固所学,归纳重点,解决难点,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通过练习情况的结果反馈能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对课文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和修改,突出强化比较薄弱的知识环节,有效地查漏补缺培差,如果知识点及相关能力已经掌握得较好,就可以多设计具有发散性,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练习作为提高层次的作业。《说明文赏析与写作》的学案设计源于对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及能力迁移至写作的思路。教学过程体现了回顾、重现、渗透、提升的渐进过程。是引导记忆、启发思维、实践写作三结合的有效课堂教学。本课例的设计理念立意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培养审美和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课本的说明文范文,掌握常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学会分析、归纳事物“美”的特点(即说明对象的特征),训练发现美、审视美、品鉴美、表达美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并且能够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表达美的观感,以鉴赏的角度撰写成文章与他人共享美。这份练习除了紧扣课本知识,突出说明文重点难点外,还将书本上的知识深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对社会实际层面事物的审美和鉴赏,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与生活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认识人格化后事物的美、积极乐观心境中世界的美。二、详细剖析学案设计理念与训练目标1.第三单元知识回顾:常用说明方法;说明文的三种顺序;说明文的类别。请归纳“桥”之美;请归纳“苏州园林”之美;请归纳“故宫博物院”之美;请归纳“屏”之美。设计理念:“学而时习之”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步骤。学案设计首先归纳说明文单元知识点,“温故而知新”为紧接着的写作练习夯实基础。训练目标: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常识和课本范文中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设计者的目标并不止步于单纯的知识点的把握,而是把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归纳上升到审美的层面。教学过程中先展示“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屏风”等精选的图片,通过转换角度就能发现“美感”就是事物的特征,通俗点说就是“最能吸引你眼球”的特点,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的美感审视事物本质。2.试以《核舟记》、《爱莲说》中的内容为原形改写为说明文片断,每篇150字左右,并请注明使用的说明方法。(任意选择一题)提示:从审美角度欣赏核舟和莲花发现其“美”,然后以鉴赏角度撰写成说明文。设计理念:以熟悉的学习内容为原型进行改写既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同时复习了文言文的翻译,增强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练习了文体转换,区分不同文体的特点。这是循序渐进到从身边事物中“发现美”的适应过程。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容易尝到成功写作的滋味。训练目标:熟悉说明文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把握好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3.课后请以“____之美”为题,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写600字左右说明文。提示:用发现的眼光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之美,以鉴赏美的角度来撰写此文。拥有“发现美”的慧眼鉴赏美的事物,以小见大从形态到神韵的理解,由表及里开掘意蕴。写作范畴包括:动物、植物、日用品、收藏品、艺术品、名胜古迹等。(教师ppt展示《翡翠之美》(片断)和翡翠饰物图片)翡翠的气质美和神韵美唯我国独有,集合了物质美、人格化后的心灵美(君子自比玉)及德行、仁爱、智慧、正义、谦逊、和谐、忠直、真诚美之外,翡翠还重点突出了色彩美、造型美、材质美、含蓄美、神秘美、稀少美等。翡翠生命般的绿色还是一种物质形态,人们欣赏美的核心是追求一种精神质量。设计理念:培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