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贺兰回小电子教案科目:语文编写者:何姣执教时间:2013年6月日课题29守株待兔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理解寓意。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二、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1、学生自渎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2、大家一起读课文。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5、学生用生字词组词说句。6、再读课文,再读文中巩固绳子的认读,整体感知。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谁的一个什么故事?三、图文结合,理解寓意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农夫守在树桩旁,心理想写什么?3、这个农夫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5、集体反馈: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么能把偶然当必然呢?农夫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呢?6、如果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么劝他?7、教师小节:我们可不能象农夫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四、朗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2、学生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拓展延伸,讲故事1、总结全文:小朋友们,你们读了寓言后知道了什么道理?2、说一说身边存在的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4、讲故事,说说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启发学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修改意见:板书设计贺兰回小电子教案科目:语文编写者:何姣执教时间:2013年6月日课题30蔡伦造纸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并重点区分“纸”与“低”的字形,正确区分两点水和三点水。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3、使学生知道蔡伦如何发明了纸,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并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能正确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倾听和评价朗读的能力。教学难点:了解古代四大发明。教学准备:课前学生向父母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3、教师补充。揭题,板题。二、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读音。3、(出示生词卡)指名读,齐读。4、齐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5、说说蔡伦是怎样造纸的。三、学习生字。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形。2、小组汇报识字情况。3、齐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4、“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第二课时一、活动巩固生字。1、开火车读生字。2、“找朋友”游戏巩固识字。3、“踩地雷”游戏巩固识字。二、精读课文。1、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2、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以前人们把字写在哪里?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蔡伦是怎样造纸的?4、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假如今天,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纸,将会怎样呢?三、积累词语。1、读读词语卡。指读、齐读、开火车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二、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2、扩词练习。3、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术”字要记住木字上的一点;“纸”与“低”要注意区分右边;“决”字左边是两点水。4、老师范写“龟”“低”。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生字。三、拓展延伸。修改意见:贺兰回小电子教案科目:语文编写者:何姣执教时间:2013年6月日课题32后羿射日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使其喜欢神话故事。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知道后羿是怎样射日的。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喜欢神话故事。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我们中国流传着许多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