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一条****淑淑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统编语文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docx

统编语文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语文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022年哈市小学语文“烛光杯”“双师同堂同课同构”教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计美微【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会写1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能用自已的话讲故事,并能背诵。3.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4.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已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5.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6.通过习作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能自己修改习作,并些写清楚。【教材解读】1.教材地位及作用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间他为什么不去摘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2.课文教学解读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学情分析】本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小古文,通过之前学过的几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但小古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启蒙阶段,所以教学中还是要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落实核心素养中提及的“学习和传承文化”这一核心素养要点。解读课后题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继续接触文言文,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而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受王戎这一人物形象;三是积累和传承中华优秀经典作品,培养古文语感。开展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整节课,学生都在想画面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感受故事情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画面,置身其中,心随身动,引领学生去发现和感受。【教学过程】导入1.书写生字“戎”。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历史人物,板书王戎,讲解戎字:戎是半包围结构,“戈”代表兵器,“十”代表铠甲,一个代表进攻一个代表防守,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2.你能读好课题吗?指名读,读好题目。【设计意图:将生字的学习融入字理当中,激发学生学字兴趣,对汉字追本溯源,了解字的本义。】板块一熟读1.自由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检查字音、句子。3.小组练读断句。我们读小古文时,不仅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还要读好断句,这样有助于我们读出古文的味道。请你看着这样的断句方式自己练习读一读。4.指名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你看看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5.师范读。发现有什么不同?老师读得声音虽然断开了,但是气息是连着的,谁能再试一试?你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读的方法,读出了味道,请同学们像他这样一起读。齐读能读得这么有味道真的很不容易,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希望你们接下来每一次朗读都能这么精彩。6.回声读。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回声读,老师读一句后,请你把这句中红色的字再重复读一遍,来做我的回声,来试试啊,看你够不够机灵。玩得不过瘾是吧,那同桌再玩一次,一个人读,一个人做回声。看同学们读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来回声读给你带来了很多乐趣是吗?没关系,老师啊,带你们接着玩。7.去标点读。其实古代的很多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样的读法你敢试一试?8.竖着读。看,我们啊越来越接近古人的读法了,文章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以前的文章又是怎么罗列的呢?是的,古代的文章是竖着从右向左读的。找同学来试一下。【设计意图:教学中,在熟读课文板块,我设计了同桌练读、教师范读、游戏回声读、去标点读、纵向隶书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