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上)语文复习要点(第一、二单元)1.观潮(1)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2)背诵第3、4自然段。这两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从中我们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3)积累四字词语: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4)易错字:蒙()薄()昂()(5)多音字:薄号称(6)形近字:潮()称()贯()朝()秤()惯()(7)读记资料袋。2.*雅鲁藏布大峡谷(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世界最高峰——一珠穆朗玛峰(3)世界第一大峡谷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4)文中的“堪称”“号称”“美誉”是在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堪称:堪,可以、能。堪称:可以称作、可以称为的意思。(5)“秘鲁”读bìlǔ(6)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3.鸟的天堂(1)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2)“不可计数”的“数”读第三声,查点数目的意思。“计数”意思是“计算”,“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3)“应接不暇”的“应”读四声,“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4)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5)“枝干”的“干”读四声,“不禁”的“禁”读一声,“兴奋”的“兴”读一声。(6)形近字组词茫然茫茫光芒芒果4.火烧云(1)著名女作家(萧红)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2)红彤彤(变调:“彤”读一声)金灿灿语文园地一(1)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会背会默写,见书。(2)A.雾锁山头水连天B.本无忧皱面青山白头C.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D.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E.黑发不知勤学早F.书山有路勤为径(3)趣味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5.古诗两首(1)背两首诗,默写《题西林壁》。(2)诗句意思: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置身在此山之中。B、“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3)A.《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该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4)背书和注解。(5)形近字组词区分:腊月腊梅蜡纸蜡烛;怀疑凝结6.爬山虎的脚(1)作者(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们还学习了肖复兴写叶老的一篇文章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正音:jīnɡ触着(zháo)墙重(chónɡ)叠空(kònɡ)隙茎(3)注意字不要多笔画:痕逐(4)作者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7.蟋蟀的住宅(1)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创作了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昆虫记》)。(2)注意字形:蔽遇搜毫(3)注意字音:穴(xué)(4)文中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