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中西家庭教育文化的差异摘要: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家庭教育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本文将从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过程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关键词:教育文化差异教育观念中西方由于在文化、经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的很多不同点,因此造就了中西方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中西之间的差异,对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一、中西教育方式的差异(1)中国的教育方式中国的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做下来读书,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再则由于中国的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险不健全和一些旧有的观念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看待,要孩子知恩图报。这往往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上。因此,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只有上好的大学才有好的未来,学历越高本领就越大。就算是大学,他们也不是自由独立的,做什么都是父母安排。因为从小到大孩子都是在他们的“翅膀”下长大,总觉得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人生负责,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温室”中长大根本就没有自己锻炼的机会。正因为这样,现在的大学生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差。(2)西方教育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里,家长更注重自由与平等相处,从小就尊重孩子,重视给孩子的个人自主权。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因此他们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父母注重孩子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他们要学习的是生存的办法,是一种谋生的道路,是对人生有用的本领。父母至始至终都是以孩子的独立生存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为主体。美国的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西方国家经济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险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是为了防老,他们无后顾之忧。只要孩子年满18周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性和同情心的人,父母就算尽到了义务,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到了大学,孩子就勤工俭学,换取生活费,实践使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他们的大学生活非常精彩,他们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二、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美国人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以个人为本的个体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倾向于把自身与孩子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自我”包括父母自我和子女自我。首先,子女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兴趣和爱好,因人而异,美国父母比较重个人生活享受,平时决不会为了孩子而放弃去听音乐会、看电影、跳舞或约会。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中国人讲共性,有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中国人认为人的确立方式是在“二人”对立关系中生成的。从古至今,“自我”这个概念总是与他人相伴而生,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得以体现。在中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