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一条****轩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docx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双减政策心得体会1前几天值班时遇到的一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位妈妈送完孩子后还不愿意离开,在校门口徘徊,我和保安师傅都提醒了她“家长不能在学校门口逗留,请你放心,孩子自己能行。”可是家长依然无动于衷,稍微离得远些,趁我们不注意又凑到校门口。后来又来了一位年纪大的女士,两个人都守在校门口,劝说她们还不听,年轻的女士还直朝孩子排队的地方招手,嘴里不停地叮嘱。因为要组织南北路队的学生有序进校,就没有顾得上再和她们交涉。等到学生都进的差不多啦,年级大的女士和我说要见校长,我说有什么事直接和我说,由我来转告。她就说:“自己是一四班一个女孩的奶奶,孩子年龄太小每天不愿意来学校上学,总是哭着找妈妈,能不能让老师多关照?下午不参加延时服务了?”我一听肯定有原因,就多问了一句:“咋回事?”奶奶说:“孩子在学校了学习一天,回到家妈妈还要布置孩子做100口算题,读半个小时的书。孩子太累啦!”“这样下去孩子对学习会越来越抵触的。”“她妈妈不愿意,说是‘双减’了孩子回家没有作业,我再不管成绩怎么好?必须要加强练习!”听了孩子奶奶的话,我真的没有话可说。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两代人对于问题的看法肯定存在分歧。而对于国家从孩子健康成长、祖国未来建设者的终身发展着想制定的双减政策,家长因为惯性思维还是不能接受,还是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你学校不布置作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给学生减负,我可不能放松对孩子的管教。于是乎,之前是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周六周日奔波在各个辅导班之间。没有辅导班了,学校又不布置作业了,我们家长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给孩子加码,该练的还得练,该写的还得写。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刚入学的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生活,对家人和幼儿园还有一种依恋的情绪。适应能力弱些的孩子还不时的哭上一阵子,适应能力强的还不能在40分钟内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集中注意力。再者六七岁的孩子还很喜欢玩耍嬉戏,在学校里呆了10个多小时,肯定是很疲惫。回到家里是不是该彻底放松一下,我们的家长可不可以陪着孩子散散步、玩玩,或者做做游戏,讲讲故事,让孩子休息休息。这也是教育部制定“双减”政策的初衷,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享受属于自己的童年时光。刚刚入学的孩子学习兴趣还需要慢慢培养,而不是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放任不管,交给老师就完事,甚至还说自己拿孩子美办法。要么是矫枉过正,过度的焦虑而让孩子刚开始就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兴趣的培养应该放在第一位,做什么事情兴趣第一,而被强迫着去做超出孩子精力和能力范围的事,结果有可能是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所以国家对于家庭教育的培训也应该跟得上,如此方能做到家校携手,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各司其职,而不是一个劲儿互相指责与推诿。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亲身示范为孩子做出榜样,而不是要求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却沉溺于手机或游戏,因为家长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双减”政策下我们的家长既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放任不管,而是要把握好一个度,既能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收到有益的熏陶,还要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到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得到适当的锻炼。比如学会做家务,学会走进社区,学会自主阅读,学会培养兴趣爱好等等。给孩子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童年,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双减政策心得体会2双减政策已落地两个多月,周末的学科辅导已停止,学生确实多了更多玩乐的时间和进行艺术培养的时间。学校确实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这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作为教师对双减政策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一、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作业评价要多元化。既然学校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那么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知识运用的技能,不能只为学会知识而学习,而为学会学习而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装着丰富知识的人,而是要培养一个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自发的提出、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学习。要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研究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作业设计要多元化、多样性,可选择性强。教师要深入研究学情,精准分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进行作业形式多样化研究。同时还要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平台资源,新颖创意的学习方式(如新闻采访、问题调查、志愿活动等),有效沟通和利用周边社区、工厂、人文景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