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图解—宏观经济学部分.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经济学原理图解—宏观经济学部分.pdf

经济学原理图解—宏观经济学部分.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的研究对象(2)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及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率。一、宏观经济(1)对总体经济行为分析离不开个体经济行为分析。学的特点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2)总体经济行为绝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3.宏观经济学方法:(1)总量分析法;(2)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的分析;(3)均衡分析;(4)边际分析法。1.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试产价值。2.理解:(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2)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3)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二、国内生(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不计入;(6)GDP产总值第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十3.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二(1)公式:GDP=C+I+G+NX.章用支出法核算三、核算国民1.GDP(2)理解:①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②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③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是指各级收入的两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④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种方法用收入法核算: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国2.GDPGDP=+++++民1.国内生产总值(GDP)。收四、从国内生产总2.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NDP)=GDP-资本折旧。入值到个人可支3.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核配收入4.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NI-(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算5.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税后的个人收入。理论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经济主体只有消费者和厂商,同时假设没有折旧和企业间接税,则GNP=NNP=NI.从支出角度看:Y=C+I.五、国民收入的从收入角度看:Y=C+S.即Y=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则有C+I=C+S,即I=S.基本公式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把政府部门考虑进来)。(1)Y=C+I+G(从支出角度)(2)设T=T0-Tr表示政府净收入,T0表表示全部税金收入Tr政府转移支付,则有Y=C+S+T(从收入角度)化简,得I+G=S+T或I=S+(T-G).(T-G)可表示政府储蓄。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有了对外贸易):(1)Y=C+I+G+(X-M)(支出)(2)Y=C+S+T+Kr(Kr表示本国居民对外国的转移支付)化简,得C+I+G+(X-M)=C+S+T+Kr,即I=S+(T-G)+(M-X+Kr).1.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六、名义GDP2.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实际GDP3.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由于价格变动,名义GDP并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经济学原理图解()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厂商。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12一、均衡()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则3GNP=NNP=NI=PI.产出.均衡产出的概念:()定义: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公式:212y=c+i..投资等于储蓄:由,则有,即(计划投资计划储蓄)。3E=y=c+I=c+sI=s=()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1消费函数风俗等。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收入。1.()消费和收入的关系:2①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②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递减)βΔΔ为平均消费倾向=.MPC==c/y=dc/dy.APCc/y第③其中,0<<若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