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课教案实用的体育课教案范文合集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体育课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课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合作玩绳子游戏,锻炼钻爬、蹦跳、跨跳以及向上跳跃的能力。2、能按照老师的不同指令进行相应的活动,在活动中有一定的规则及合作意识。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活动准备:扁带11根,幼儿分组后在手上贴上苹果和花两种标记。活动过程:一、师生一起进入场地,坐成半圆形,并听老师指令手抓绳子围成圆形,进行热身运动。师:今天,绳子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提出要求并示范:请每位幼儿用贴有标记的手拿住绳子的一端,套入手腕并拉住)1、高人、矮人走跑师:请听着老师的`口令围着老师走圆圈。(围着圆圈踮脚走、跑,围着圆圈蹲着走、跑)2、幼儿走到中间再跑回原地。练习螺旋走。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螺旋走。除了刚才老师的办法之外,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朋友到老师的旁边来?二、师生共同玩绳子,幼儿练习钻爬、蹦跳、跨跳的动作。1、练习向下钻钻爬爬师:现在绳子像什么?老师想从里面出来,谁来帮帮我?谁也想进去玩玩?怎么玩呢?(启发幼儿根据手上的标记分组进行游戏)(提出要求:请先玩的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绳子交到旁边小伙伴的另外一只手上,手拿绳子的小朋友分别用两只小手拿住两根绳子,听清老师口令后进行游戏)幼儿再绳子里进行钻爬,并与另一半幼儿交换。(幼儿站在自己的位子上介绍玩法)2、练习再绳子上蹦跳师:站得真累,现在我们蹲下来吧,看看现在绳子怎么了?那么现在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观察后发现可以在绳子上练习双脚跳单脚跳以及跨跳)幼儿分组练习,提醒幼儿在练习时尽量不要碰到绳子。三、放松活动,结束游戏。1、一起甩绳子,做手部的放松活动。2、自由结伴坐在草地上垂垂背,捏捏腿。教学反思: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体育课教案篇2活动目标1.巩固齐步走动作要领。2.学习前滚翻,掌握基本技巧。活动准备垫子若干块。活动过程开始部分:1.幼儿活动身体,中点活动头、手臂。2.练习齐步走。基本部分:游戏小刺猬下山坡1.先请幼儿在垫子上一个跟着一个爬过垫子,熟悉在垫子上的感受。2.教师做示范,边做边对幼儿进行讲解。3.教师保护幼儿进行前滚翻,注意幼儿动作的规范性。4.幼儿分组练习,练习前提醒幼儿动作到位,减小前滚翻的难度。结束部分:幼儿在垫子上休息,放松身体。反思在爬垫子时,采用脚尖手掌着地,提醒幼儿注重手臂的支撑和脚尖登地。幼儿兴趣浓厚,在练习中都能按照老师说的'步骤一步步进行。虽然是一个个幼儿进行,但等待中的幼儿都能仔细看,并对幼儿进行鼓励,增加幼儿的自信。体育课教案篇3教案年级:课次:第1周第1次课日期:课的内容:(室内引导课)1、明确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2、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3、上好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课的目的:1、了解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高中阶段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未来社会对后备人才身体健康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教学重点:1、了解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2、认清身心素质与其他素质以及未来社会人才需要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本学期重点学习的教材内容:武术、双杠、跳高、耐久跑、球类(排球、篮球)。考核内容:武术、双杠、跳高、耐久跑、身体素质。二、课堂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1、体育委员负责课上的日常管理工作,课前、课后器材的送还,协助教师的工作。2、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因病、事不能上体育课时,必须本人事先向教师请假,来不及时可事后补假。见习生必须随课见习。3、课上必须按教师的安排内容练习,服从教师的指导。4、不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不许戴帽子、围巾和危险物品或其他妨碍活动的物品上课。不许随意动用已布置好的器材。不许在未经教师同意的情况,随意离开教学活动的场地区域。课上要注意安全,不许说笑打闹影响他人,而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三、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一)、导入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们学到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进入高中体育课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增进体质、提高基本素质、掌握更多技能及相关知识。所以我们本次课来探讨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意义:1、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3、调节脑力活动的有效方法4、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