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合上书,李老师的内心的教育思想对我启发很大。首先,他是一生致力于教育的人。从走上教师岗位起,内心就十分笃定,他至今仍保持着童心。今年七月,李镇西老师在乐山给他的第一届未来班上完最后一堂课。他退休了,离开了学生,但他的精神传播给了他的学生和千千万万的教师,他的教育信条“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影响了无数人。其次,从教以来,李镇西老师能从学生的视角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进入转折期,针对学生的心里矛盾,他没有从高大上的思想道德方面来教育学生,而是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给出合理的学生可以接受的建议,帮他们解开烦恼,形成健康的心理。德国教育界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李镇西老师的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未来班的学生有爱心,纯洁,努力向上。再次,李镇西老师真正参与学生的成长。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学生其实需要能理解他们,懂他们的老师,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分享喜怒哀乐。李镇西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课下一起玩耍;带学生出游;给学生过生日并送礼物;把学生带到自己的家,工作生活不分家,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同学间写短信互相表达情感,使得班级更加团结,让人觉得未来班就是在一起学习的一家人。书本内容介绍:《爱心与教育》是教育家李镇西关于教育学生的书籍。我花了整整两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一睹这本书的风采,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来叙述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全书共分为七个手记: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手记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手记六: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这些内容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书中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们所熟悉的文字: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枝头上最美的花!我们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几则印象最深的来叙述我的一点体会。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教育根植于爱,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老师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时刻把学生当作朋友,以感情为纽带,让学生体会到你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是李老师对待学生的宗旨。李老师在《爱心与教育》里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应给学生以微笑,给学生以师爱。李老师不仅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然牵挂着他们——”从此,在紧张的工作中,我的心灵深处多了一份惦念和忧思,我常常收到许多来自大学学生的信,每当这时,我忍不住想:宁玮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仿佛刚放下电话,宁玮就像失踪似的。于是不停的问,不停的追忆,不停的叙说——“;所以他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对比自己,虽然作为小学老师的我,没有初中那样的升学压力,但与学生朝夕相对六年了,师生之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增加,因而也切身体会到学生的确是自己的牵挂,我也希望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渡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年龄的人,处在尴尬之中,对教学工作也有点力不从心了,但责任感又使我不得不竭尽所能地支撑下去。正如有人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