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docx

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本文的寓意教学重点: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寓意。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二、介绍庄子.(师生共同完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庄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建议该部分换用一些感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喜爱,不要让人误以为你对庄子有厌恶之感)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2一、教学内容《秋水》二、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2、学习本文用设喻的手法说明哲理的写法三、学习方法1、积累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2、熟读课文以致成诵四、作者作品庄子,名周,宋之蒙人。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生活极为贫困。据记载他曾住过陋巷,打过草鞋,并向监河侯借粮。楚威王闻其贤,以重金聘为相,然辞谢不就,只求适己任性,以快其意。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师。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由于社会的根本变化,庄子的地位无法维持,这就决定他对现实极端不满。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遁世的道路。他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觉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所以妻死则“箕踞鼓盆而歌。”因此,庄子的处世态度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他好象非常胆怯、害怕,常说“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这一切都充分表现一个没落阶级的'思想观点。不过,庄子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以及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他还认为圣知仁义只是供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见解。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它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亦名《南华经》,今本《庄子》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只有《内篇》可确认为庄子所作,庄子用寓言或散文表现他深邃奥妙的哲学思想,文章十之八、九是寓言。五、《秋水》全文主要通过河伯和海若的七段对话,本意是要申述庄子齐物论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六、全文解析略七、重难点1、《秋水》的文学性与哲理性2、词类活用秋水时至顺流而东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3、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闻道百(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句的构成:(1)动词(动宾)①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不患人之不已知/忌不自信/毋吾以也/未之有也/莫已若/弗之怠也(不懈怠笔录)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古之人不余欺也②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吾谁欺?沛公安在?毛将焉附?③用“之”“是”作提宾标志④方位名词作宾语时,在谓语之前项王西向坐北面而事之东面而视(2)介词(介宾)①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吾谁与归②一般词作宾语倒装是以谓之文也一言以蔽之4、文章除设喻说理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1)写景对比(2)河神前后认识对比秋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庄子的生平与哲学思想。2、培养学生阅读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拓展学生阅读视野,自学庄子作品。3、德育目标: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思想的特点。2、知人论世,正确解读作品。教学重点:1、掌握并巩固“泾、涘、望洋、少、轻、殆、大方”等实词和“于、而、焉”等虚词。2、理解并掌握庄子文章的主观创作意图和文中蕴含的广泛内涵。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