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泸州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doc

泸州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泸州语文试卷第页共NUMPAGES6页泸州市二00六年初中毕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改县区)语文试卷(A卷)(考试时间:只完成A卷120分钟,完成A、B卷150分钟)说明:本次考试试卷分为A、B卷,只参加毕业考试的考生只需完成A卷,要参加升学考试的考生必须加试B卷。A卷满分为100分,B卷满分为50分,A、B卷满分为150分。A卷1——2页,B卷3——页,A、B卷共页。第I卷(选择题共16分)注意事项:第I卷,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伶仃(nín)酝酿(niàng)B.哽咽(yè)镂空(lòu)C.不逊(xùn)拮据(jù)D.嗔怒(zhēn)阔绰(zhuò)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索然无味销声匿迹呼朋引伴B.无记于事相提并论惟妙惟肖C.鹤立鸡群不可名状自知之明D.奄奄一息山崩地裂鸡犬不宁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随着泸州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怎样保住泸州“国家卫生城市”这块牌子,成为泸州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老奶奶给我送生活费来,看着她蹒跚远去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涌了出来。崔永元带领的“重走长征路”的队伍经过泸州,前来观望的人络绎不绝。在2006年“泸州市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上,李平把《父亲》这支歌唱得栩栩如生。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我们只有充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证所有的人和别人的安全,做一个人人都尊敬的好公民。今天来我班听课的那位老师,大概有60岁左右,令我们很感动。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我懂得了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现在就要刻苦学习。5.“国窖源长唐宋元明曾耀眼”是泸州市“中国第一窖”一幅对联的上联,下列与之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飘香老窖中国北京美名传龙泉香远亚非欧美尽倾心泸州喜迎东南西北八方客D.一五七三横贯南北享全球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纸船》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C.晋朝作家淘渊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在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远园田居》(其三)等都是他的作品。D.余光中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他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抒发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7.下列各句与课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海内存知己,天崖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淘渊明《饮酒》其五)D.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迢迢牵牛星》)8.下列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温习教材更新知识,就能当老师了。温习原来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巩固旧知识,才能发现新问题,进而才可以做老师。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泸州市二00六年初中毕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改县区)语文试卷(A卷)第II卷(阅读、作文题共84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阅读(24分)(一)议论文阅读(10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3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出现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