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十堰人教版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2024学年湖北十堰人教版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pdf

2023-2024学年湖北十堰人教版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3-2024学年湖北十堰人教版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从萌发到长出幼叶前,体内有机物不断减少B:无花果不需要传粉受精就可以得到果实C: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根、胚芽、胚轴、胚乳D:根的生长主要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和成熟区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答案】A【解答】解:A.种子从萌发到长出幼叶前,其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被分解,因此种子内的有机物不断减少,A正确。B.无花果是桑科无花果属的落叶果树,无花果实际上是有花的,它的花朵隐藏在肥大的囊状花托里,无花果结果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结果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C.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C错误。D.根的生长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D错误。故选:A。第2题.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如图2)。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与甲组合相比,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少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C: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答案】D【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图1中甲图是低倍物镜、乙图是高倍物镜,因此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少,A正确。B.图1中物镜由甲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而是直接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B正确;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为了将图2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C正确;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并且盖玻片首先一边接触载玻片,然后再慢慢放下,D错误。故选:D。第3题.在人的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感受器位于()A:鼓膜B:半规管C:耳蜗D:听觉中枢【答案】C【解答】解:在耳朵的结构中,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是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故选:C。第4题.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B:胎生哺乳提高了产仔率和幼仔的存活率C:蝙蝠、鲸鱼、鸭嘴兽都是哺乳动物D: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能力【答案】B【解答】解: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哺乳动物如鸭嘴兽是卵生,A正确。B.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但不能提高产仔率,B错误。C.蝙蝠、鲸鱼、鸭嘴兽都属于哺乳动物,C正确。D.牙齿的分化利于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D正确。故选:B。第5题.关于生物技术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A:杂交水稻——转基因技术B:馒头的制作——酵母菌的发酵C:冷藏保存食品——低温可杀死微生物D:酸奶的制作——利用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答案】B【解答】解:A.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没有用到转基因技术,A错误。B.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逸出,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B正确。C.微生物能够使食物腐败变质,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环境温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错误。D.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D错误。故选:B。2.解答题第6题.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的作用,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的不同生理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自然界中,碳是以________的形式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着。(2)在大气中游离的二氧化碳依靠①所示的________作用被绿色植物吸收,合成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填一种气体);绿色植物通过②所示的________作用分解________,释放出二氧化碳。(3)细菌等微生物通过③所示的________作用将植物的枯枝败叶分解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