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方式问卷(DSQ).doc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防御方式问卷(DSQ).doc

防御方式问卷(DSQ).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防御方式问卷(DSQ)防御方式问卷(DSQ)是由M.Bond(加拿大)于1983年编制的一种自评问卷。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两次修订。现介绍的是最后一次修订的问卷。此问卷的目的是能收集较完整的防御机制资料,它适用于正常人及各种精神障碍。关于此量表的编制背景、理论根据、信度和效度问题,国内已有文献介绍,请参考应用。项目及评定标准DSQ共包括88个项目(见附表),包括比较广泛的防御行为:即从成熟的直到不成熟的。每个项目均采用1-9的九级评定方法,较为细致。具体介绍如下(此处与已发表论文略有不同);1.完全反对;2.很反对;3.比较反对;4.稍微反对;5.既不反以对也不同意;6.稍微同意;7.比较同意;8.很同意;9.完全同意。此处之程度,完全由评定者自己的体会,即是否赞同条目对自己行为的描述,并无硬性规定。评定注意事项表格由评定对象自行填写,在评定前,应先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试者交待清楚(即弄清指导语)。待把问题确实弄清后,才能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自评者,可由工作人员逐项念给他听,并以中性的态度,不带任何偏向地把问题本身的意思告诉他,最好用铅笔填写,一般填写需30-40分钟。此外,在评定结束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自评表,以免漏评或评定不明确者。此问卷测试的是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评定的时间范围应适当延长。统计指标DSQ的统计指标如下一、四个因子分及因子均分各因子分为其所属各防御机制之和。因子分因子均分=——————————因子所属条目数因子均分反映的是评定者在某因子上自我主评价介于1-9的哪种程度。四个因子分别为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掩饰度。如越靠近9即应用某类机制的频度越大,其掩饰度则越小。二、各防御机制分及均分各防御机制分为反映该机制项目评分之和防御机制分防御机制均分=——————————防御机制所属条目数此指标目的在于了解评定者在某防御机制上,自我评价介于1-9的哪种程度。即越接近9应用此种防御机制的频度越大。请注意,此问卷目前国内外尚无常模,研究时应设立对照组,实际应用时应参考相关文献。廓图分析因子1不成熟防御机制(列出所属防御机制及反映相应防御机制条目,下同)投射:4,12,25,36,55,60,66,72,87被动攻击:2,22,39,45,54潜意显现:7,21,27,33,46抱怨:69,75,82幻想:40分裂:43,53,64退缩:9,67躯体化:28,62因子2成熟防御机制升华:5,74,84压抑:3,59幽默:8,61,34因子3中间型防御机制反作用形成:13,47,56,63,65解除:71,78,88制止:10,17,29,41,50回避:32,35,49理想化:51,58假性利他:1伴无能之全能:11,18,23,24,30,37隔离:70,76,77,83同一化:19否认:16,42,52交往倾向:80,86消耗倾向:73,79,85期望:68,81因子4掩饰因子6,14,15,20,26,31,38,44,48,57其它:以往了解防御机制的方法,主要是会谈和自传分析。应用问卷能够较全面,省时地收集较标准的资料,便于比较和研究。此问卷能够提供一个连续的心理社会成熟程度指标,不仅适用于研究常人的防御行为,也适用于各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患者的防御行为。防御机制不管是在疾病中可能是种病理心理机制,还是在缓解内心痛苦,减少应激时是种中介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中,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加深防御机制的研究,问卷的不断完善,将对精神卫生工作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编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指导语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不要去猜测怎样才是正确的答案,因为这里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也无故意捉弄人的问题。每个问题有9个答案分别用1、2、3、4、5、6、7、8、9来表示:1.我因帮助他人而获得满足,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变得情绪抑郁。2.人们常说我是个脾气暴躁的人。3.在我没有时间处理某个棘手的事情时,我可以把它搁置一边。4.人们总是不公平地对待我。5.我通过做一些积极的或创见性的事情来摆脱自己的焦虑不安,如绘画、做木工活等。6.偶尔,我把一些今天该做的事情推迟到明天再做。7.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遇到相同的受挫情境。8.我能够相当轻松地嘲笑我自己。9.我受到挫折时,表现就象个孩子。10.在维护我的利益方面,我羞于与人计较。11.我比我认识人中的大多数都强。12.人们往往虐待我。13.如果某人骗了我或偷了我的钱,我宁愿他得到帮助,而不是受惩罚。14.偶尔,我想一些坏得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