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若在梦就在读《新教育之梦》有感施庄中心小学刘艳平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作者就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老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这十个方面展开论述,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教育图景。作为一名教育学专家,作者对基础教育的独到见解引人深思。的确,教育是开发生命的事业。每颗种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土地,每一根草都会开放出自己的花朵,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优秀的,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或者说,各有所长。而教育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内耕耘、收获,使其在“最近发展区”的自我实现达到最优,进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卓越发展。在作者的启发下,笔者也尝试着对理想的教育做进一步的思考。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此,本书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段话,很有启发意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应以人为本,将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而非将其训练为有用的机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全方位地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而不是仅仅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同时,这也不是靠老师的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而需要学校、校长、老师、学生、父母的共同努力。如此一来,全书的体系结构也就变得非常清晰了。正是因为我们要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我们才需要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也才需要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老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在《理想的德育》一章中,作者谈了八点看法,即应在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应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在优秀文化遗产中升华人格;应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丰富其精神世界;应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应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应重视心灵的沟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应鼓励学生自警、自诫、自励,使其自律;应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笔者认为,作者的第一点看法充满了智慧。道德正是在人与人相互间的交往过程中,在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德育,不应是枯燥死板的说教,而要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获得德性的增长。作者对智育也颇有见地。理想的智育,应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应“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应针对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学习的成功;应注重协调和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应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智育途径。笔者认为,在智育中尤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领路人的角色,这也正是作者所要表达、强调的。诸育中体育往往是较为薄弱的一环,与人们的理想有着很大的差距。虽然现实中的体育不尽如人意,但在作者的理想中,体育要体现出奥林匹克精神,让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要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其永不言败,永不停歇;要注重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要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树立公正、公平的观念,形成诚实的品格;要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要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感受力与美的和谐;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要让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联系起来,体现体育发展的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的趋势。细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阐述理想时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体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体魄的强健,更是为了精神的砥砺,意志品质的养成,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偏离体育的康庄大道。民国教育大家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建议,足见美育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理想的美育应是自然美育,是生活美育,是艺术美育,是立体美育,是示范美育,是精神美育,是创造美育。笔者深表赞同。的确,在美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应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应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应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应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应树立大美育观,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学生应由具有审美素质的教师所引导,走向美丽的人生;要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其享受创造的快乐。在《理想的美育》一章,字里行间,我们都可以看到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