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秦楼月》赏析《秦楼月》赏析《秦楼月》赏析1原文:秦楼月·浮云集宋代: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注释: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zhé)。初惊蛰。鹁(bó)鸠(jiū)鸣怒,绿杨风急。鹁鸠:亦称鹁鸪,天将雨,其鸣甚急。玉炉烟重香罗浥(yì)。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浥:湿润。燕支:一种可作胭脂的花。赏析:时届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秦楼月》赏析2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两个月的参知政事(副宰相)。乾道六年(1170)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淳熙九年(1182)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特别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篇章。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注释:①楼阴缺:高楼被树荫遮蔽,只露出未被遮住的`一角。②栏干影卧:由于高楼东厢未被树荫所蔽,因此当月照东厢时,栏干的影子就卧倒地上。③一天:满天。④金虬(qiú):即铜龙,指计时的漏器上所装的铜制龙头。赏析:这首词着重描绘春日晚景,以抒愁情。上片写室外景色。月照东厢,栏干影斜。风露满天,杏花似雪。下片抒写怀人的幽思。罗帏暗淡,金漏声咽,梦境虽好,而片时相会,离愁苦多。全词委婉含蓄,清疏雅洁。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阕言室外之景,月斜花影,境极幽俏。下阕言室内之人,灯昏欹枕,梦更迷茫,善用空灵之笔,不言愁而愁随梦远矣。唐圭璋《唐宋词选注》:“片时春梦”,是说梦中相会,好景苦短。“江南路遥”则指故乡路远,离愁偏多。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范石湖《忆秦娥》“片时春梦,江南天阔”,乃用岑嘉州“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诗意,盖櫽括余例也。《秦楼月》赏析3作品原文秦楼月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作品注释①楼阴缺:高楼被树荫遮蔽,只露出未被遮住的一角。指树阴未遮住的楼阁一角。②栏干影卧:由于高楼东厢未被树荫所蔽,因此当月照东厢时,栏干的影子就卧倒地上。③厢:厢房。④一天:满天。⑤烟:夜雾。⑥金虬(qiú):铜龙,造型为龙的铜漏,古代滴水计时之器。⑦罗帏:罗帐。指闺房。⑧灯花结:灯芯烧结成花,旧俗以为有喜讯。作品译文楼阴缺处,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房前,空中皓月一轮。月儿照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隔着烟雾,听催促时光的漏壶下,铜龙滴水,声如哽咽。厢房里帷幕昏暗,灯儿结了花。灯儿结了花,我只做了一会儿春梦,便游遍了辽阔的江南。创作背景据周必大撰《范公成大神道碑》记载,成大于淳熙三年(1176)春在四川制置使任上辞官归家养病(四年五月成行),病中还为国操劳,上书言兵民十五事,使宋孝宗赵深受感动。所以这组词可能有此寄托,并可能作于此次居家养病时。这里提到寄托,只是为了说明作者的原意。作品赏析全词描写春闺少妇怀人之情,也亦写寄托之情也就是托词中少妇的怀人之情寄作者本人的爱君之意。词分为上下两阙描写的情景十分真切,是组词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篇。“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词的上阙写楼外月色夜景。楼阴缺处,月光向东厢投下了栏杆的影子。影向东,则月偏西;月偏西,则夜已深。“东厢月”三字,按词牌格式规定,须重出。后出三字属下句,则浩然风露,似雪杏花,尽被包容在这月光下的银色世界里。“杏花”,为点季节,也是春夜外景迷人画面的主体,青春寂寞之怜惜情绪,已暗暗蕴含其中。李白以“床前明月光”引发故乡之思,这里写深夜月色,也为后半首写闺阁愁思不眠,先作环境和心情的烘染。“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词的下阕写到的那位怀人念远的闺中少妇,深藏在这座幽雅的园林之中,其风姿的秀美、心性的柔静和心情的惆怅,也就可想而知了。给人一种见其景感其人的感觉。所以,上下阕之间看似互不相属,实际上还是非常一致的。然后转写少妇的愁思。她独卧罗帏之中,心怀远人,久不能寐。此时燃膏将尽,灯芯结花,室内光线越来越暗淡,室外则夜露已落,一切都这么沉寂,只有漏壶上的铜龙透过烟雾送来点点滴滴的漏声。在愁人听来,竟似声声哽咽。作者这里并不直接写人的神态,而是更深一层,借暗淡的灯光和哽咽的.漏声造成一种幽怨的意境,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