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历程。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组浮雕,它反映的主题是()A.虎门销烟B.五四爱国运动C.辛亥革命D.甲午中日战争2.英国远在欧洲,离我国万里之遥,但它为什么还要跑来侵略我国呢?你认为根本的原因是()A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B英国为了报复中国的禁烟运C中国人好欺负D为了夺取中国的土地和白银3.“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4.王兵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字样,搜索到的结果应该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5.19世纪70年代,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的是()A.李鸿章B..左宗棠C.林则徐D..张之洞6.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腐败,妥协投降B.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C.日本的经济比中国的发达D.大批爱国将士牺牲7.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关天培率军抵抗②邓世昌为国捐躯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C.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9.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主要是指()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量大,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10.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引入中国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1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D.汉阳铁厂12.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A.变法有群众基础B.变法采取的改良新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1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4.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中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相对应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15.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A.是一次吹鄯捶饨ǖ淖什准睹裰鞲锩?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建立了中华民国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与右图相符合的信息是:()①创办人是陈独秀②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③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④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7.“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提出类似的思想主张()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8.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中华民国成立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19.右面是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画,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南昌起义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D.红军长征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21.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中央革命根据地C.晋察冀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22.长征中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后D.翻过大雪山23.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A.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遵义会议的召开C.红军长征的胜利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宏润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总分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3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材料分析题(共18分)21.材料一: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