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琰琬****买买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秘密★启用前2018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要破译这些甲骨文,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表明甲骨文A.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B.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C.是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D.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2.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这说明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3.《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可知,汉初A.耕作方式发生改变B.休养生息成效显著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D.儒家仁政得以实施4.学者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吉祥)。”他认为该学说A.限制君权以防止暴政B.迎合了君主专制的需要C.遭到了士大夫的批判D.推动儒学成为统治思想5.山西恒山悬空寺建于北魏后期,建筑包括禅房、太乙殿、送子观音殿、三教殿等。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这种建筑风格反映了北魏时期A.建筑水平达到了古代顶峰B.佛教在中国境内迅速传播C.儒学已失去社会主流地位D.“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6.“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说明唐代文学艺术A.风格多样,兼收并蓄B.面向现实,关注社会C.名家辈出,相互影响D.发展兴盛,全面繁荣7.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理学维护专制等级制度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教育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中医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8.右表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A.技艺先进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D.注重实验9.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10.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据此可知王阳明A.主张静心无为B.教人明辨善恶C.反对穷理格物D.主张天人合一11.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强调“理在气中”12.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下列属于道咸以降“新学”的开创性著作是A.《明夷待访录》B.《海国图志》C.《孔子改制考》D.《天演论》13.1866年,奕訢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闭关锁国政策得以延续B.守旧势力主导政局C.西方科技大规模的传入D.社会转型异常艰难14.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15.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不仅创立了《时务报》,而且创新了报刊文体,力求文字通俗易懂。这反映了维新派A.致力于文艺创作的革新B.注重营造维新变法氛围C.认为民众是维新的力量D.意识到了维新的急迫性16.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