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星星****眨眼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川省南江县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四川省南江县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川省南江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1、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A.水排B.耧车C.曲辕犁D.骨耜2、“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分封制的崩溃B.商品经济繁荣C.井田制逐步瓦解D.土地私有制确立3、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4、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从此开始远销海外B.反映出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D.改变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5、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可以反映出该时期()年代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人)16501.00-1.506.006.00-4.0017502.00-2.509.004.50-3.6018504.1012.102.95①中国农业经济得到发展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④农业商品化程度显著提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会馆大量存在于全国很多城市,既丰富了当地文化内涵,也是珍贵的历史见证。据下图可知()广东会馆湖广会馆山陕会馆①明清时期会馆建筑特色②明清时期乡土观念浓厚③雇佣生产关系已经出现④广东地区经济发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7、某校初三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对这三位历史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张謇荣宗敬荣德生①他们的企业属于洋务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④他们改变了外资企业的优势地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④8、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中国旧生产方式解体的苦难有来自于外国侵略B.作者认为中国旧生产方式解体积极作用为主C.作者对中国旧生产方式解体持否定同情态度D.作者看待历史蕴含了现代化史观9、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官僚资本进入20世纪以后走向萎缩C.外国商品输出逐渐让位于资本输出D.民族资本自1936年进入黄金时期10、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11、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支持十九路军;长城抗战爆发后,各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爱国商人自发抵制日本经济侵略……。这些史实说明()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第一个高潮C.飞机制造己成为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B.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D.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12、据国民政府经济部门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的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猛增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国民政府致力于改变我国的工业布局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13、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描述最为吻合:()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④一个新兴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南京B.广州C.上海D.厦门14、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部相关经济法律,例如《公司法》《商业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实际上是()A.以法律手段调控市场经济B.鼓励建立现代企业C.限制市场的激烈竞争D.规范商业银行的运作15、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B.上海人的自豪感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D.交通运输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