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依波****bc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百年话剧与戏曲的诗化“联姻”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做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举例言之,京剧《秋江》“行船”一场,老艄翁摇桨渡陈妙常追赶赴考远行的潘必正,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全凭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颠簸摇荡的情景,时而急流险滩、时而风平浪静,表现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与传统戏曲不同,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样表现行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可谓极尽逼真之能事: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生“走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从西方绅士到谦谦君子,话剧以兼容并蓄的胸怀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焦菊隐先生说:“以话剧之形,传戏曲之神。”话剧向戏曲借鉴不仅是摹仿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化”其内在神韵。《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此外,徐晓钟导演在《桑树坪纪事》中以歌队、舞队的表演展现劳作情景,增强了戏剧的写意性;话剧《万家灯火》“停电”一场巧妙运用京剧“夜深沉”的曲牌烘托气氛;林兆华导演在《白鹿原》中以陕西秦腔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实现了地方戏与话剧的完美融合。戏剧理论家马少波说:“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相信话剧与戏曲的虚实互补、诗化“联姻”必将为百年话剧撑起一片朗朗晴天。1.对于戏曲的“离形取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离不开唐风宋韵等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抛弃了对生活的写实,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表演有类似水墨丹青“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虚拟性。舞台简约空灵,可以凭借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情景。2.下列各项与“话剧与戏曲诗化‘联姻’”无关的是()话剧以兼容并蓄的胸怀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演员的表演“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白鹿原》中以陕西秦腔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雷雨》、《茶馆》、《蔡文姬》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B.京剧《秋江》“行船”一场,扮演潘必正的演员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颠簸摇荡的情景,时而急流险滩、时而风平浪静,表现出神入化,惟妙惟肖。C.如果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不从中国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话剧有限的舞台空间就会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D.按照戏剧理论家马少波“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的戏剧理论,不仅话剧可以向传统戏曲借鉴,传统戏曲也同样可以从话剧中吸取养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钱基博先生学行小传姜晓云钱基博,字子泉,江苏无锡人。他十岁在经学教育基础上从伯父学策论,熟读《史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学习史学。十一岁熟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纲鉴易知录》。十六岁作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刊于《新民丛报》,梁启超亲自写信鼓励。青少年时期,钱基博先后接受国学、科举、新学(改良主义)、西学(近代西方的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等)的思想。“学问贵乎自得,际遇一任自然。”他在成为国学大师前,有一番独特的成长经历:江西提法使陶大均招之入幕,筹办司法改良;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任锡金军政分府秘书,后随部队驻镇江;应邀请,先后历任十多所大学教授;应内兄王蕴章邀约,担任《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副主编,发表文学作品。钱基博先生对经史子集有深入研究,对当时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