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民族团结典型材料叶城县第一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位于叶城县新城中路05号。目前学校有38个教学班,其中“双语”班29个,学校共有1954名学生,全部都是少先队员,有教职员工108名。学校秉承“抓全面,重素质,出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先后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自治区级德育达标学校”“自治区级红领巾示范校”“自治区级教职工模范之家”“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民族团结手拉手示范校”等荣誉称号。一、营造校园文化,宣传民族团结我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唱一首歌、同建一个家、同是一家人”。校园展板、布标、广播,通过师生的书画展,黑板报的评比、每天升国旗、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等为平台,凸显民族团结教育。从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再到教学楼内,就走进少数民族文化。这正是我们努力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这也让学生了解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而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二、加强学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通过全体教师会、班主任例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民族团结专题教育;以“三个增进”(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为抓手,以“三个人人”(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校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和“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相处、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大力营造抓住机遇、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三、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教育特色一是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首先,学校安排办公室、授课、班级管理都将教师民汉搭配,民汉师生结对帮扶、教师手拉手、共同备课教研学习、民汉教师结对互帮互助等“手拉手兄弟情”活动;其次,学校与县四小、县二小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共同举办一场具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文艺汇演,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互赠礼物、共同联谊,为民汉师生共同进步,增进友谊,共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开展“新疆精神”、“阿里木精神”、“宋洪江精神”大家谈,谈感受、写心得活动。在活动中,组织中层领导以报告、体会、讲故事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师生传递“新疆精神”、“阿里木精神”、“宋洪江精神”,并组织师生讨论、激-情发言,为认真开展“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础。三是阳光体育课间活动现特色。通过全体学生武术健身操、喀格勒克赛乃木等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各族师生之间的感情;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消防、防震演练、民族团结教育,唱红歌,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等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以“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文娱节目表演,手抄小报、故事比赛等活动拉近了民汉师生肩并肩、兄弟情的距离,为民族团结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四是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组织师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县文化中心、学校德育教育阵地等民族团结基地,使得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叶城历史文化传统,深入了解各族人民在新疆历史上的大融合,不断增强广大师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五是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良好氛围。每到逢年过节,发动全校师生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自创、自编推出一场内容丰富的演出;其次从法制教育入手,经常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条例》、《民族团结知识读本》等并利用“六五”普法组织全体教师生群众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党民族宗教政策;利用板报、举行知识竞赛、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举办《宪法》、《民族团结知识读本》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教职工、贴近生活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四、民族团结进课堂,开拓创新显成效《民族团结典型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按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我校配有民族团结专职教师,学校开设了《“三维两反”专题教育》,《民族团结》、《新疆》等地方课程进课堂,双语班每周一课时,普通班每两周一课时,保证课时、人员、教材的落实。时时渗透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学生稳定压倒一切,学校学生通过学习《新疆》课程,使学生了解新疆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