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小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典型发言材料一小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典型发言材料泽普县第一小学始建于1936年,现有6个年级,40个班,在校学生1800人,在校教职工130人,其中有维、汉、塔、侗、哈、克等6个少数民族。多年来,泽普县一小党支部在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科教系统党委的正确指导下,校党支部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双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民族团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使全校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学校办学水平稳步得到提高,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工作蓬勃发展。曾先后获得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自治区级“足球示范学校”、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单位、自治区级“手拉手示范学校”、地区级“少先队活动”先进单位、喀什地区"文明单位"、县级“五好党组织”、“安全文明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地区级“德育达标”示范学校及地区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现将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典型做法汇报如下:一、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多年来,学校党支部班子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坚持“一手抓教育教学,一手抓民族团结”,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及时成立以为组长,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民族团结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德育办,由德育办主任专职负责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制1定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健全各类制度。按照“平时抓,抓平时”的工作思路,坚持每周开展“四维两反”、“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等教育,利用教职工大会和班主任例会时机,组织师生认真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学习讨论活动。同时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主旋律,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使广大师生更加明白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使民族团结活动深入人心,做到人人皆知。我校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余,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思想品德课的时机,广泛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全国最美村官刘国忠、民族团结典型王艳娜等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同时采取悬挂横幅、标语、出班级板报、课间校园广播播放爱国主义歌曲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教育。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在全校营造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丰富载体,确保成效为进一步巩固我校民族团结教育成果,我校党支部积极开展丰富多样活动为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一是利用每天举行升2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厚教育氛围。二是坚持每月要求各班级围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开展班队会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一家亲。如:我校四一班通过紧张激烈的知识问答增加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二一班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三是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按照民、汉教师进行分类搭班结对帮扶,在教学上相互帮助提升教学水平,语言上相互学习“双语”,使全校形成了“语言相互学,工作互相帮”的良好氛围。如:我校教师姚懿萍和热米拉老师互相结对子,分别任四(1)班的语文和数学教师,她们之间在业务上、尤其是语言上互帮互助,自身有了很大提高,热米拉老师刚开始带这个班,经常由于发音不准被姚懿萍老师指正,如今热米拉老师的发音有了很大提高,因此被学校任命为双语教研组组长,树立为我校的典型双语教师。四是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开展民族团结板报比赛、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系列活动。五是坚持每年与兄弟学校二小开展一次联谊活动,通过民、汉师生共同表演节目,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增进民族感情。如:我校汉族学生陈诗篇是我校唯一一名汉族学生,刚到校时由于语言沟通问题,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末,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她很快地融入到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并在自治区双语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我校各族师生互帮、互助、团结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学生对各族人民是一家的共识进一步得到增强,使我校连续三年未出现参与地下教经非法宗教活动和民族团结问题。《一小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典型发言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做到“经常抓,抓经常”常抓不懈,为培养德智体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