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还原学科,找准定位济渎路刘翠平读王荣生先生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王教授书里很多理念我闻所未闻,想所未想;很多语言,我读不懂,理不透,很多章节,我看不进,翻不动。平常也算个爱书之人,也读过别的教育论著,从未让自己陷入这种阅读窘境?于是,我不得不反思自己,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我到底在靠什么支撑?靠体力,靠教学参考书,靠网络,靠经验?也许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答案,或者说,更根本的原因是学校要求在读。所以,虽然生涩,虽然懵懂,我依然读了下来。在认真学习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后,我强烈地感受到平时我们只是在一味地模仿借取别人的好的课例,或者给别人评讲指出课例的问题,所凭的都是一个感觉,依仗的都是自己个人的经验,从没考虑过什么学理上的分析,仅仅停留在一种极浅薄的层次之上,所以课例分析了不少,却没有得到什么实质上的发展,学习过王教授的课例研究样式之后,我开始觉得课例研究是一项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研能力,是一种更好的自我提升自我改善的教研途径。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进一步对“课例研究”提出要求:“对教案与课例进行研究,关键是做学理的阐释,要在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的何以好何以不好;这样广大教师才能从中有所学习,有所借鉴,优秀教师个人的成功经验才能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公共财富。而做学理的阐释,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关照,可能要比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着眼更有作为”。依着这种思想,我尝试着用王荣生教授的这种教育理念,以王荣生教授倡导的课例研究的方式,尽可能地按照王教授所说的做些学理上的阐释,尽可能地“剥去教师个人因素之后揭示出一堂课的何以好何以不好”,来反思课堂,找准学科的定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教语文?教我的语文?》。那篇文章中,我深深的困惑,我们对学科的理解都是自己的理解上的。与其说是教语文,不如说是教我的语文。如何能还原学科,找准定位,还需要对这本天书一样的教育名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继续攻克。路漫漫其修远兮,愚公儿女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