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焊片模具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彭勇志学号:24061900265起迄日期:2009年12月13日~2009年12月26日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焊片模具设计引言通过对电器元件中的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的研究,从工艺性分析、零件排样设计,级进模结构、模具制造等多方面对级进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步骤和改进措施,以期对加快我国级进模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关键词冲裁;冲压模具;级进模;模具设计与制造;焊片排样焊片模具设计步骤焊片是电器元件中的一个关键零件。由于该零件成形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器元件的质量,故对该类零件的成形尺寸有较高的要求,零件图如图1所示,材料是H62,料厚为O.5mm,批量生产。1零件工艺性及???具结构分析零件冲裁尺寸较复杂,厚度不均匀。零件尺寸较小,不宜采用单工序模具生产,多次装夹定位会影响零件尺寸精度。为了保证薄料的送进及步距精度。经过分析决定采用滑动导向模架和模具小导柱、侧刃定位,集冲裁、压斜角、切断多工序于一体的级进模成形;出料形式为下出料。所以决定采用冲孔、压斜角、落料的级进模方式生产该慵?图1零件图2排样设计与焊片排样图(1)本模具采用导板结构,双侧刃定位,一模二件,对称排列,工件之间无废料间隔,节省材料。首先同时冲去两个工件的不规则部分,以使落料凸模形状简单。(2)考虑增强模具强度必需的空位。连续拉深次数较多时,在首次拉深后加一备用的空工位,以便增加拉深次数。(3)根据条料的宽度,考虑采用单排或多排,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4)注意材料辗纹方向,辗纹方向能影响排样的经济效果,也影响工件的性能。(5)弯曲件的毛刺,应位于弯曲件内侧。(6)考虑是否要用侧刃切边。对于薄料可采用导正销,不切边;对于厚料,为避免导正销折断,需要切边。(7)合理安排导正销。(8)冲压过程中不允许有零星碎料残留在模具表面。电器元件零件的排样图如图2所示,一次可以得到两个焊片零件。而图3则是另外一个焊片零件的混合排样图,一次冲裁可获得4个圆环焊片,两个马蹄形焊片,不仅节约材料,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图2焊片排样图图3焊片混合排样图排样图设计要求工序尽可能少,以减少累计误差。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步距也要控制到最小。因本产品不需弯曲成形,所以在排样时不必顾及条料带的纹向。图2焊片零件级进模设有4个工位,侧刃定位块定位,各工位的安排如下:(1)冲侧刃,切零件一边(步距为8.79mm);(2)冲槽孔(为下步工序做准备);(3)冲J型槽孔及!2mm孔;(4)压斜及零件单边切断。3模具结构及主要特点1.凹模2.承料板3.侧面导板4.导头5.压板6.切槽凸模7.落料凸模8.冲孔凸模9.落料凸模10.侧刃凸模11.侧刃挡块图4模具结构图图4为焊片级进模模具的结构和主要零件,主要设计要点如下:(1)模具采用对称式导柱滑动导向模架,上、下模座为铸铁,模座经调质处理,平行度误差小于O.02mm,在模板上采用小导柱滑动导向以保证模具导向精度和相对位置。(2)定距侧刃。由于该零件尺寸精度要求高,尺寸又较小,通常采用导料销很难保证冲裁精度,故采用定距侧刃,而该定距侧刃的最大特点是保证冲裁后带料侧面不会因侧刃的90°磨损而使带料的侧面出现尖角、毛刺等缺陷,影响正常送料。(3)圆凸模结构设计。凸模直径只有"2mm,凸模过长易折断,又由于空间有限不能采用护套来保护凸模,故凸模设计成阶梯状,同时用卸料板保护凸模,材料选用Crl2MoV,热处理硬度高达58~62HRC。(4)送料方式为手工送料。为避免操作时对人员造成伤害,故建议在冲压设备上安装相应的感应装置,或者在模具上安装相应的保护装置。(5)模具采用弹压卸料板结构,凸模与固定板采用挂钩或台阶定位。凸模与弹压卸料板间双边间隙为0.04mm,凸模与凹模双边间隙为0.06mm。4级进模制造要点(1)装配时要保证导柱、凸模与模板垂直;(2)出废料孔用电火花加工出台阶孔,使废料顺利落下;(3)线切割编程尺寸精度要求在0.01mm以上。5结束语该级进模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卸料板具有卸料、导向的功能。但固定卸料板时,必须保证卸料板圆孔与冲孔凸模及凹模同心。模具经生产调试,完全符合使用要求。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影响多工位精密级进??设计与制造的效率和成本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为了加快我国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还有待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林承全,胡绍平.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与实例详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韩森和,林承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及制造[M].武汉:长江出版集团,2007.【3】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设计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杨宏,林承全.翻带式砂带磨木机的研发[J].湖北造纸,200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