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至08年北京各区高考物理一二三模整理(共73套) 07西城一模doc--高中物理.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M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05至08年北京各区高考物理一二三模整理(共73套) 07西城一模doc--高中物理.doc

05至08年北京各区高考物理一二三模整理(共73套)07西城一模doc--高中物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西城一模物理试题2007年4月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压强越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B.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大D.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14.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必然的规律。氡222衰变为钋218的规律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的是任意时刻氡222的质量m与t=0时的质量m0的比值。由图中信息可知A.氡222的半衰期是7.6天B.氡222的半衰期是3.8天C.若升高温度,氡222的半衰期将变小D.若升高温度,氡222的半衰期将变大ABAA15.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根处于紧缩形状的轻弹簧,此时弹簧的弹力为2N。已知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0.3kg和0.4kg。重力加速度为10m/s2。则细线的拉力及B对地面的压力的值分别是A.7N和0NB.5N和2NC.1N和6ND.2N和5N16.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图表示了原子核式结构abc原子核α粒子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α粒子在b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D.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SR1R2R317.电源和一个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三个电阻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形状。现将开关S断开,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液滴仍保持静止形状B.液滴将向下运动C.电容器上的带电量将减为零D.电容器将有一个瞬间的充电过程1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微波炉来加热食品。它是利用微波来工作的。接通电源后,220V的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后,在次级产生2000V高压交流电,加到磁控管两级之间,使磁控管产生微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微波炉的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1∶100B.微波还广泛用于电视、雷达C.微波能产生反射,但不能产生干涉现象D.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9.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A正以速度v0匀速运动。某时刻小球A与质量为3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两球相碰后,A球的动能恰好变为本来的1/4。则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是A.B.C.D.无法确定20.质量为1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t0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该当为下面四个图中的哪一个?t/t0F/N1234506123At/t0F/N1234506123BAt/t0F/N1234506123CBAt/t0F/N1234506123DCBA21.(18分)(1)某同学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1s。则①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②他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缘由是。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摆线上端没有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添加了C.开始计时的时候,秒表过早按下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2)某同学做“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图21-1AVRErS图21-2V+-+-A+-他采用如图21-1所示的实验电路进行测量。图21-2给出了做实验所需求的各种仪器。请你按电路图把它们连成实验电路。②这位同学测量时记录了5组数据,并将数据填入了以下表格中。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在图21-3中画出U-I图线。根据图线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V,内阻。次数12345I(A)0.150.250.360.450.56U(V)1.401.351.301.251.20图21-3I/AU/V01.1③这位同学对以上实验进行了误差分析。其中正确的是。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实验测出的电动势小于真实值实验测出的内阻大于真实值θv0C22.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