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doc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第一章1、工资: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名)2、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名)3、实际工资: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后,实际得到的工资,也可以理解为货币工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名)4、工资率:亦称工资标准,是按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数额。工资率可以按小时、日、周、月、年分别规定。(名)5、实得工资:根据劳动者的工资率和他提供的劳动量计算而得到的工资。(名)6、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名)7、工资总额的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8、薪酬: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名)9、薪酬形式:1、基本工资2、绩效工资3、激励工资4、福利和服务(选)10、总薪酬:构成总薪酬的形式除了以上四种,还包括非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包括赞扬与地位、雇用安全、挑战性的工作和学习的机会,可能还包括成功接收新挑战以及与有才华的同事一起工作的自我满足感。(名)第二章1、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提出的,这个理论被公认是对长期工资水平所做的最令人满意的解释。(名)2、买方垄断(劳动力供过于求)下的工资率:当作为劳动力购买者的雇主有一定程度的买方垄断权力时,他就能按低于边际产品收益的价格规定工资率。3、卖方垄断(劳动力供不应求)下的工资率:劳动力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既可在雇主一边,也刻在劳动者一边4、人力资本投资就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本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未知收入的各种活动。5、人力资本投资方式:1、普通教育2、职业技术培训3、卫生保健4、劳动力流动第三章1、工资差别表现的类型:(1)以工资为收入的劳动者个人特征作为依据划分。可反映出年龄之间的工资差别,性别之间的工资差别,种族及学历之间的工资差别等。(2)以工资为收入的劳动者工作性质作为依据划分,反映出职业之间的工资差别,如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别,机关和企业之间的工资差别等。(3)以工资为收入的劳动者所处的群体作为依据划分,可反映出企业、行业、产业、地区之间的工资差别。2、衡量工资差别的标准: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3、基尼系数小于0.2,收入分配完全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平均;0.3~0.4之间,表示差距相对合理。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4、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论述):(1)在一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中,熟练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是影响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工资因素。(2)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3)不同产业部门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影响产业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别的第三个因素。(4)产业部门的工会化程度高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产业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别的第四个因素。(5)各产业部门所处的地理区域也是形成产业部门之间工资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5、补偿性工资差别:(1)补偿恶劣的工作条件而形成的,各种职业对工人的吸引力不可能都是一样的。(2)补偿工人训练费用的差别而形成的。6、非补偿性的工资差别:也称竞争性工资差别,是指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者由于劳动能力的差别而形成的工资差别,在实际生活中,它表现为不同质的劳动者在劳动技能上的差异,因此,非补偿性的工资差别,又称作技能性的工资差别。(名)7、形成以上差别的两个方面(选择):(1)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差别(2)职业不是多有的人都能进入的。8、非竞争性工资差别:也称垄断性的工资差别,是指同质或不同质劳动者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进而使从事某一职业或处于某一阶层的劳动者获得了其他劳动者不能参与竞争的垄断地位而形成的工资差别。(名/简)第四章1、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的核心内容(简答):(1)按劳分配的是社会总产品中经过扣除后的那部分消费资料。(2)消费资料分配的统一尺度是劳动。(3)按劳分配的实质是同量劳动相交换。(4)按劳分配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平等,表现在“生产者的权力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统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5)按劳分配是物质的生产条件属于劳动者自己集体财产的结果。2、以市场工资率进行按劳分配的步骤如下:(1)在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的劳动力市场上,形成各种不同职业以及同一职业内不同等级的劳动力价格,即市场工资率。这一步骤为按劳分配奠定了市场基础。(2)根据市场工资率的劳动力价格信号,劳动者从自己的能力和效用最大化出发,选择并确定向某一有这种劳动力需求的企业投入自己的劳动和投入多少劳动。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