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参考一.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面试参考一.doc

面试参考一.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事件概述国公网-www.21gwy.com2011年3月,河南省首家信访法庭——巩义法院信访法庭成立满一年,一年来,该法庭化解信访纠纷30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精彩尽在21gwy.com2010年3月巩义市法院在河南省率先成立信访法庭,依法进行诉前调解,对调处无效的重大影响信访案件,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劳动仲裁等渠道解决问题。2007年7月11日,家住鲁庄镇的姚某在巩义市孝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分娩时出现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因对责任划分、赔偿等问题意见分歧较大,调解陷入僵局。2010年7月姚某家属到巩义市信访局信访后,巩义法院信访法庭主动介入,给纠纷双方讲法律、讲政策,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据统计,一年内信访法庭化解信访纠纷300余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社会案件18件。二、模拟题河南乃至全国的第一个信访法庭,一年来化解信访纠纷300余件,获得良好的成绩,请谈谈你的看法?三、参考解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也突显出一些人民内部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在基层。上访成为基层百姓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河南乃至全国的第一个信访法庭,一年来化解信访纠纷300余件,获得良好的成绩,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其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访没有一个专门的信访法庭,给很多百姓上访带了一顶的难度,也会管理带了难度;第二,通过信访法庭,需要上访的百姓可以更好的实现利益诉求,不至于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第三,这种做法,体现了当地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转变,真正把百姓的问题、百姓的需要放在首位;第四,更好的解决上访问题,更多的实现百姓的利益诉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信访法庭作为一项很好的解决上访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建议可以在更多的地方推广,帮助更多的百姓,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诉求。共同促进的社会的和谐发展。总之,基层是工作环境最为艰苦的地方。作为基层的公务人员,我认为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名利观,明确权力是责任,权力是奉献,权力是义务,多了一份权力也就多了一份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要明确我追求的是人民之名而非个人之名,我们追求的是人民之利而非一己私利,真正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落实在工作中;第二,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多出现一些像“信访法庭”之类的新事物,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切实解决基层问题。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应该以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基层问题。2012国考面试热点问题:信访工作背景链接备受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信访条例》,近日正式公布,并将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正式《条例》中,拟禁止信访者自残、用令人厌恶的服装道具等曾出现在一审稿中的多条禁止条目已被删除。评论立良法才能推善治。在深圳的信访立法中,如果说建立重大事项信访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负责人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体现了一种进步,那么此次将一些遭受诟病的规定删除,同样体现了对民意诉求的尊重,彰显了深圳人大的积极作为。正如深圳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所言,在一审稿中,“不得使用令人恐惧或者厌恶的服装、道具等方式上访”,表述主观、难以把握;“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应当采用电话或者书面形式提出信访事项”,是对信访人权利的限制、对传染病人的歧视。类似瑕疵,与立法技术有关,也与主观认识有关。当前,地方性立法经常有相关部门参与起草,这种起草的模式有专业化、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同时也折射着起草者的认识水平,甚至沾染了部门利益倾向。可以设想,如果将“令人恐惧或厌恶”作为判定标准,最终结果必然异化为“令执法人员恐惧或厌恶”;而禁止“自残式上访”的背后,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懒政思维。在“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80%以上有道理”的语境中,无论是“自我松绑”式的扩权冲动,还是“何不食肉糜”式的禁令,都显得不合时宜。所谓“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在这个意义上,与删除上述法律条文同样重要的,是对有关部门错误认识的纠偏,是对国家信访制度初衷的重申。不可否认,不管是权利还是权力,其行使都有边界。就信访而言,信访工作有责任追究制度,信访人也有不得扰乱公共秩序、不得侵害他人权益的义务。然而,同样需要强调的是,每一部法律都有其价值取向。信访立法的重点究竟是约束权力还是权利?是保障还是限制信访自由?无论从宪法规定,还是信访功能来看,答案不言自明。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深圳信访条例一审稿中的许多禁止性规定,当初会引来如此多的反弹、质疑和冷嘲热讽。同时,它也启示我们,杜绝那些非理性的上访方式,除了启动“行使权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