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森林****io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望岳》教学设计精编.docx

《望岳》教学设计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望岳》教学设计人教版《望岳》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望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望岳》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识记文学常识知识。2、理解词义和句意。3、能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4、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赏析词语和句子。二、课前检测: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史”、“诗圣”之称。本文选自《杜少陵集》。代表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学生齐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理解性默写:(1)《春望》中表达作者盼望家中亲人迫切心情的句子是。(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三、导学达标:1、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2、学生初读诗扫除生字障碍:(1)掌握字音(2)能正确书写字形。3、掌握词义和句意:(1)掌握重点词语释义,如:造化钟阴阳割曾决眦会当凌绝顶(2)翻译诗句的意思:①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不会的句子先圈出来。②同学间解答不会翻译的句子③教师对同学不会翻译或翻译不准确的句子给予讲解。(3)说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①同学间互相提问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②教师问学生答重点词语释义和诗句的意思。4、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1)同学自己根据诗句的意思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2)找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诗,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并找出不当之处,(3)师生共同确定诗句的朗读节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师生共同朗读诗并体会诗的朗读节奏,(5)学生有节奏的朗读诗。5、理解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学生依据标题分析作者是怎样描绘泰山景色的。(全篇紧紧抓住一个“望”字写景)(2)学生分析前六句诗,找出远望之景、近望之景、近看之景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体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句远望之景写出泰山的绵延、高大的特点;3—4句近望之景写出泰山高峻奇险的特点;5—6句近看之景写出泰山的山高和山腹之深的特点)(3)学生分析第一句诗和2—6句诗之间的关系。(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2—6句诗)(4)用一个短语概括泰山的景色。(雄伟壮观)(5)学生讨论7—8句诗写的是“望岳”还是“登岳”?衬托出泰山怎样的特点?(最后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衬托出泰山的高大)(6)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7)学生自己总结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全篇紧紧抓住一个“望”字写景,描绘了泰山雄伟壮观的气势,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视一切的气概。)(8)同学们在理解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基础上齐声朗读诗。6、赏析词语和句子(1)赏析“阴阳割昏晓”中“割”的表达作用。(“割”字写出泰山高峻奇险的特点)(2)赏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作者看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的胸怀涤荡,眼光也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飞鸟也收入眼底。写出了泰山山高和山腹之深的特点突出了泰山感人的量)。方法指导:赏析诗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修辞手法②历史典故③诗句内容④情感态度⑤表达的哲理。7、背诵古诗四、课堂总结:1、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总结古诗词阅读的知识点及其方法。2、教师补充还有一个考点“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我们学习其它古诗词时就会涉及到。《望岳》教学设计篇2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视频及图片,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二、教学新课(一)作者及背景简介(出示幻灯)(二)朗读诗歌1、配乐诗朗诵《望岳》(出示视频和音频材料)。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古筝曲)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4、教师范读,学生轻吟。(三)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学习小组交流,有否疑难及互答)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四)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加幻灯图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1、杜甫眼中的